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轉型重建復原工作 最慢22日啓動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9月23日釀災,經大量志工、國軍及各單位投入救援搶災工作,現已邁入尾聲。(羅亦晽攝)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釀災,災後發生迄今即將邁入1個月,隨救援搶災工作邁入尾聲,中央前進協調所預計最慢22日轉型爲中央協調會報,由政委陳金德擔任執行秘書,無縫接軌進入長時間的復原重建工作,且各部會共計派遣10人成立9個工作小組留守花蓮,以短中長期計劃協助災區重建復原。
中央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指出,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後工作未來將慢慢轉型成中央協調會報,投入重建復原工作,由政委陳金德擔任執行秘書、顧問李孟諺、行政院東部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洪宗楷擔任副執行秘書,並以功能分成9個組別。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9月23日釀災,經大量志工、國軍及各單位投入救援搶災工作,現已邁入尾聲。(羅亦晽攝)
中央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會後受訪透露,前進協調所最慢22日會轉型成協調會報,無縫投入災後重建復原工作。(羅亦晽攝)
9個功能分組包含,堰塞湖處置組,負責堰塞湖警戒及監測安全、壩體挖掘、道路開通,攔沙壩建設等;農業復健組,投入農業生產環境重建、農村再生等工作;交通橋樑組,負責馬太鞍溪橋重建交通事宜,如鋼便橋預計明年1月底完成,永久橋樑2026年底完成。
堤防復健及河川疏濬組,今年底要疏濬完成100萬方土石,明年汛期前完成300萬方,明年底達到600萬方,其中300萬方關係到馬太鞍溪警戒標準值,現在每日累積雨量200毫米,若完成雨量屆可以向上調休至250至300毫米。
環境及公共設施復原組,扮演環境清理、污水下水道系統整備及瘀土整治,研議在鄉內設置滯洪池及家戶前設置防水閘門等,請縣府提出計劃以利中央補助;協助收容安置組,優化收容安置場域、協助地方政府執行短期收容安置;家園復健組;校園重建組及產業及觀光振興組。
季連成表示,轉型後的重建復原工作持續性長,會分成短中長期計劃展開,每個工作組別都會有1人留守花蓮東服辦公室提供服務,由洪宗楷負責整合,陳金德跟李孟諺工作方式還在研議,
他會後受訪透露,災區搶災救援工作已告一段落,未來會無縫接軌進入長期的復原重建階段,至於何時啓動還是得看這次風神臺風跟東北季風共伴效應影響的程度,預計最慢會在22日完成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