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馬太鞍溪潰壩洪災後 部落提5場所盼中繼安置離災不離村

國土署、原民會昨天部落居民開會,討論中繼、安置等議題。圖/民衆提供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潰壩造成嚴重災情,中央昨到部落討論安置中繼等議題,在地族人提出5個場所,希望安置處所離災不離村,原民會表示,會與國土署及土地權屬單位討論。

國土署、原民會昨晚在光復國小與Fata’an及阿陶莫部落等災民,針對安置中繼、選址等議題討論,過程中一度有災民認爲不受重視,憤而離席。

Fata’an部落自救會表示,中繼是暫時的住處,爲避免造成部落文化中斷,希望以「離災不離鄉」爲原則,舊部落高地、大全村舊飛機場、大農大富和廢棄的大富國小4個地點給國土署參考。

193線沿線的阿陶莫、加里洞部落,也是災情慘重,雖然家戶已經清理完成,但憂心未來還可能暴漲致災,部落族人提出建議,可在鄰近東富國小設置中繼屋,等到超級堤防蓋好,確保安全,再重返部落。

除了部落的中繼安置,佛祖屋一帶重災區多戶不堪居住,也有中繼需求,當地共71戶,已訪查58戶,40戶有意願入住中繼屋,其中20戶是原住民家戶。

原民會副主委谷縱‧喀勒芳安Qucung Qalavangan今天表示,部落重建從來沒有遷村議題,是在屋損需要重建的過程,讓族人暫時居住,部落較有集體中繼需求,其餘家戶若有屋損疑慮,可申請房屋結構安全鑑定,若鑑定確認有需求,可啓動安置。

他說,中繼不一定是住中繼屋,租屋補貼也是方式,即使依親也可申請,有些家戶不想離家太遠,暫時性的貨櫃屋也是一個彈性的方案。

他表示,針對部落中繼屋推動,盼各部落安排對話窗口,統計家戶中繼意願和需求並做彙整,讓公部門有統一的溝通管道。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