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災不離村 光復40戶將入住中繼屋

花蓮光復鄉洪災區側溝清理是目前重點工作,連日來有國軍與「勺子志工」協助,外縣市環保局人員也幫忙清除。(花蓮縣政府提供/王志偉花蓮傳真)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重創光復鄉,71戶民宅幾乎無法居住,將蓋中繼屋讓災民入住,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11日表示,有40戶願意入住,臺糖提供3處土地選擇。另外,堰塞湖蓄水量僅剩155萬噸,是滿水位1.7%,季連成說,疏濬、堤防加固、流量穩定及撤離計劃等4項指標,將是未來堰塞湖紅色警戒降級的重要參考依據。

季連成表示,靠近馬太鞍溪堤防的佛祖街等處受災嚴重,隨着開挖進度推進,剔除門牌重複或錯誤,重災戶從89戶下修到71戶,經調查後,56戶同意遷出,其中40戶願意入住中繼屋,初步構想以20戶爲1個單位,分階段蓋中繼屋,若住戶改變意願也可取消。

季連成說,71戶重災戶復建時程比較長,秉持「離災不離村」原則,提供多元安置方案,可選擇在社區租屋提供補貼,若住家附近有空地,則可申請貨櫃屋暫住,中央協助設置水電,會先與災民、縣府一起討論後再定案。

據林保署花蓮分署馬太鞍溪堰塞湖最新監測狀況,經成功大學團隊重新安裝水位計,計算後的堰塞湖蓄水量僅剩約155萬噸,是滿水位的1.7%,目前維持紅色警戒。

季連成強調,「疏濬、堤防加固、流量穩定及撤離計劃」等4項指標,是未來考量將堰塞湖紅色警戒向下調降的重要參考依據。其中,撤離計劃部分已與縣府、鄉公所討論,若定案將送請花蓮縣長徐榛蔚覈定,接着實施兵棋推演和實兵演練,完成後纔會評估紅色警戒降級可能性。

國慶連假愛心不斷,每天仍有上萬人次搭臺鐵進入光復車站,災區現場淤泥已清除,側溝清淤則緩慢推進。季連成表示,目前不缺鏟子,但需要「勺子超人」接手側溝清理的重點工作,共30公里必須清除淤泥,昨預計完成18公里,「歡迎志工帶勺子協助清溝」。

光復鄉發生洪災翌日,花蓮慈濟醫院醫療先鋒隊即進駐光復糖廠設置醫療站,昨下午退場,今起由光復鄉衛生所接手,提供門診、施打疫苗及中醫服務。花蓮慈院統計,3個醫療站服務人次共逾4300人次,災民淚謝「醫療超人」無私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