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復89戶無法住人 規畫社宅或遷村
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釀災,行政院拉高中央前進協調所指揮官員層級,1日起由行政院政務委員季連成(右二)擔任總協調官。(吳佩蓉攝)
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洪患重創光復鄉,目標中秋節前要完成民宅、街道等所有家園清理,總協調官、行政院政委季連成1日表示,白天環境部和縣府出動人力與機具、夜間由國軍接手,確保清理工作24小時不間斷,但有89戶可能無法住人,將朝住戶安置在社會住宅、遷村規畫。受災戶喊話盼未來可共同參與討論,希望能有永久的「家」,避免時間到了又撤出而顛沛流離;也有受災戶不想續住傷心地,希望能國賠。
行政院在光復鄉設立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遭外界質疑指揮層級過低,昨由經濟部次長賴建信改爲季連成擔任總協調官,季坦言責任重大,將持續與縣府、軍方緊密合作確保復原腳步加速。
季連成將兵力調派模式升級,每一村都由軍方中校以上指揮官負責,搭配村長與縣府環保局協助,中央部會也會派員進駐,指揮官進入村落後,全權負責調度兵力、志工、機具與救災進度,務必做到「任務到村、責任到人」。
經國軍清查,光復鄉佛祖街因地勢低窪成爲重災區,大平村、大同村、大華村及大馬村等4村有89戶「已不具居住條件」。縣長徐榛蔚向中央爭取中繼宅和遷村,她說,堰塞湖溢流造成河牀地勢顯著提高,縱使溢流口已阻斷仍潛藏水患風險,未來臺風再次來襲,佛祖街一帶仍極易再度受災。
季連成承諾,將找國土署儘快安排會勘,作爲後續居民安置規畫依據,國土署後續會與縣府、居民討論,避免安置地點過於偏遠,中繼宅屬短期過渡性安置,未來仍以社宅或遷村等永久解決方案爲主。
面對遷村,佛祖街多位村幹事說,居民希望在救災告一段後能聚集討論,也有受災戶盼儘早有具體措施,目前被安置在校園的劉先生已居住在佛祖街逾50年,母親在洪水中罹難,要遷走還是會捨不得,希望政府協助讓大家能有個安全的「家」,不要時間到了又說要撤出,也有不少災民不想續住傷心地,欲請求國家賠償。
當地原住民部落族人則說,希望族人們能住在一起,政府必須與族人共同討論家園重建計劃,「不要讓我們顛沛流離」。
此外,光復商工、光復國中受損嚴重,教育部昨在中央前進協調所表示,兩校現正全力搶修,預計7日前可先恢復視訊上課,並以雙十連假後、10月13日能重返校園實體上課爲目標。
財政部北區國稅局宣佈,光復鄉、鳳林鎮及萬榮鄉民衆災損申報期限從災害發生1個月內,延長至114年12月31日,並調高個人書面審覈標準金額與簡化申報審查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