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防颱撤離政策急轉彎 改採「垂直+水平」混合避難

花蓮防颱撤離政策急轉彎,改採「垂直+水平」混合避難。圖爲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災後情形。(示意圖/本報資料照)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配合準颱風風神防颱準備,今天下午改成緊急應變協調所,並與縣府、鳳林、萬榮及光復鄉長、14個納入警戒區的村裡長召開防颱協調會。(羅亦晽攝)

花蓮堰塞湖溢流釀光復市區慘重災情,搶災工作雖已邁入尾聲,但釀禍主因還在且準颱風風神來勢洶洶,中央、縣府不敢掉以輕心,原本上午決定颱風進入警戒24小時內保全戶全採「水平撤離」,沒想到今天下午防颱協調會決議撤離方式急轉彎,決定尊重一線執行撤離人員的意見,改回到最一開始的部分垂直撤離、部分疏散撤離,並由政府單位提供一線人員所需的資源。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配合準颱風風神防颱準備,今天下午做編組調整,改成緊急應變協調所,並與縣府、鳳林、萬榮及光復鄉長、14個納入警戒區的村裡長,召開防颱協調會,討論颱風進入警戒區24小時內的撤離作爲,會議從下午2點開到4點30分才結束。

中央緊急應變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初步說明防颱會議的結論。(羅亦晽攝)

季連成會後受訪指出,經與執行撤離工作的一線鄉鎮長、村裡長討論,決定尊重他們的想法,因爲他們最瞭解地方鄉親的需求,因此撤離模式有所調整,把原先尊重縣府建議的疏散撤離,改採混合式撤離,一部分做垂直撤離,一部分則是水平撤離。

據多數村長指出,家裡有2層樓以上的居民大多還是希望能在樓上避難,不想離家太遠,因此這次採水平撤離的人數約1000多位,主要都是平房住戶跟老弱婦孺,不過中央單位考量病患就醫需求,會把洗腎患者、獨居長輩、臥牀病患送往醫院,以利治療不中斷。

季連成坦言,依據《災害防救法》規定,執行撤離的第一線人員是鄉鎮長跟村裡鄰長,因此他尊重基層的建議,縣府跟中央都是協助角色,全力協助撤離所需的資源。

至於要如何確保採垂直避難的民衆確實在樓上避難,季連成強調,垂直避難的關鍵因素在於執行力,因此這次會派出5位督導官,成員包含警消、中央觀察官、縣府協調人員及村長逐戶檢查,若民衆不聽勸就會開罰。

他說,相關單位也會提醒採垂直避難的民衆,上樓前一定要準備好避難用品,包含飲用水、食物、重要證件、藥品等,不能一直下樓去拿,希望這次防颱撤離不僅是壓抑測試、也是演練,更是務實的考驗。

季連成最後也信心滿滿說,若在18日撤離「有我在絕對不會有問題」,認爲只要有心去做,勇於承擔責任,就可以把事情最好,沒有僥倖心態就可以展現執行力;至於撤離細節明天他會在記者會上公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