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新方法!何時會採「垂直避難」內政部給答案:爭取時間的關鍵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光復鄉災情慘重。(圖/花蓮縣政府)
記者曾筠淇/綜合報導
受樺加沙颱風帶來的豪雨影響,花蓮縣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23日發生溢流,大量泥水衝入光復鄉。內政部透過粉專表示,其實「垂直避難」並非新創的方法,發生水災時,民衆可採取3種避難方式,其一就是「至高處垂直避難」,以爭取時間、保全性命。
內政部在臉書粉專上發文表示,花蓮馬太鞍溪周遭仍需要保持警戒,雖然堰塞湖溢流已經趨緩,但溪流常態性水流仍在,如果天候有變化,任何一刻都不能掉以輕心。
內政部接着提到,關於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有誤傳「垂直避難」是臨時的新方法,但實際上,此非爲新創。發生水災時,民衆可以採取3種水災避難方式,首先是依親避難,即投靠親友,暫時安置;再來是前往避難收容處所,即到指定安全地點;最後則是至高處垂直避難,就近往高樓層或高地移動。
什麼時候會採取垂直避難的方式?內政部指出,「當短時間內無法水平撤離時,往高處、往樓層上層避難,往往就是爭取時間、保全性命的關鍵」,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經濟部水災災害防救業務計劃、花蓮縣水災保全計劃中,都有列出這些避難原則。
內政部最後也呼籲,「請大家繼續遵循官方訊息,遠離危險,選擇最安全的避難方式,給自己與家人多一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