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奇昌專欄》半導體談判 是挑戰也是機會

圖爲2024年9月臺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州第二座晶圓廠宣佈封頂的照片。(摘自臺積電 LinkedIn)

鑑於川普總統多次提及臺灣的半導體關稅,加上外媒傳言臺積電將資金或技術入股英特爾晶圓廠等,開春第一個月,臺灣就迎來國內政經的不平靜,總統府也罕見召開國安敞廳談話,提出政府具體應對方向。

其實並不難剖析川普一再針對臺灣半導體產業放話的目的,除了國家安全目的之外,川普更多是:第一,降低美臺鉅額(六、七百億)美元貿易逆差;第二,美國產業升級;第三,製造業迴流;第四,增加就業問題。換言之,提升半導體晶片關稅或投資英特爾等消息是否屬實,必須思考的是、這樣政策作爲是否有辦法達到上述川普政府期待的四個目的;此外,也要思考美國會有什麼工具來強迫、利誘臺灣企業配合這些目的。畢竟提高關稅是否就等同能提振美國自身製造能力?相信臺灣汽車產業會是給川普最好的一面鏡子。

平心而論,例如晶片關稅問題,實務上美國要課徵的難度很大,對自己國內影響更是立即且巨大的。要知道,若是針對晶片(稅則號8542)課徵關稅,主要會落在三個階段:a.晶片出口到外國封裝;b.封裝好的晶片出口到外國組裝;c.組裝後成品交貨給外國品牌商。美國由於缺乏完整半導體產業及電子代工,進口多是終端完成品。以2023年爲例,美國進口晶片(稅則號8542)僅有約360億美元,是所有電子相關產品(稅則85與84)進口總金額的4%,其中,臺灣僅佔19.8%,最大進口來源國是馬來西亞26.4%;若是針對終端電腦產品(稅則號8471爲例),例如伺服器、筆電等、則臺灣確實近兩年對美國出口成長許多,但也僅佔全體總額約15%,中國則佔約40%。

從上面兩組數據可以發現,臺灣很少將晶片直接輸往美國封裝,甚至也不是把封裝好的晶片送去美國做產品組裝,反而最多的是已組裝好的電腦產品。

倘若川普對晶片(8542)課徵關稅,而不是終端產品,則對美國本土的組裝廠或封測廠相當不利,傷害的恐怕是美光這類企業;若川普瞄準的是各類含有晶片的終端產品,這範圍太廣,美國除了必須明確指出哪些產品要被課徵關稅,還要思考產品的獨特性。例如Nvidia、Apple的晶片短期內不可能離開臺積電,他們的終端產品可能因關稅巨幅提高被迫移往其他國家組裝,甚至只能將關稅自行吸收或移轉到消費者。如此一來川普的目的不但完全不見成效、而且帶來負面效應。

另一方面,臺積電入資英特爾更晶圓廠幾乎是令人難以想像。英特爾在去年第三季已傳出將製造部門分拆的消息,臺積電總裁魏哲家業已在當時表態完全沒有意願接手,可見這樣的合作無法創造1+1>2的利基,甚至會引起反壟斷法疑慮,這也意味着,無論是資金挹注或是技術入股,都不是臺積電會考量的,即便英特爾用很優惠條件期盼能入贅,這些晶圓廠要導入臺積電的管理文化、設備、製程技術等,恐是五年以上大工程,這點從亞利桑那廠的營運規劃可以看到端倪。

坊間還有傳聞川普恐以施壓方式逼迫臺積電入資或技術轉移,共同負擔英特爾的虧損。實際上,美國金融界並不缺錢,英特爾晶圓廠即便嚴重虧損,也沒有一定要臺積電注資才能繼續生存。另外英特爾也不缺先進製程技術,甚至美國IBM更是2奈米制程的領先開拓者。

「美國先進製程晶片問題無法商業量產,其中管理文化是最大的因素」。換言之,即便臺積電所有制程技術都被迫轉移給英特爾,但基於美國製造業管理文化,工程師、技術工人的職場生態與臺灣-臺積電,仍有很多差異之下、成功高良率量產的可能性仍待考驗。若川普真提出這些要求,其實就形同「搶劫」,對美國經濟與政治將帶來嚴重的後遺症,更無濟於川普原來的政經目的。

目前新聞傳出的各種可能劇本、其實對美國都會產生嚴重且長遠的傷害;不僅美國許多智庫學者提出相同的疑慮,國內半導體業者也多難以置信。川普政府其實需謹慎思考、如何以互惠雙贏的有效方式,強化美臺半導體產業供應鍵纔是正道。川普單方面措辭強烈的威脅舉措,不但不宜而且不智。

在川普這樣無序錯亂、猶豫不定的時空下,其實也正是臺灣的機會。

我國政府和企業應當緊密合作,從數據上、實務上、發展策略上,不厭其煩且主動積極地告訴川普政府必須考量利與弊,晶片問題很現實地只有「臺灣強,則美國強」這樣的選項。

此外,政府應彙整企業投資狀況,仿照日本提供美國一份投資大禮包,強調臺灣是協助美國產業升級的最佳夥伴,這樣的安排能讓川普有「帶回就業和經濟成長」的政績可宣傳。當然,也要表達我們對美政府的期待,例如臺美貿易協定、避免雙重課稅等。

其次,關於貿易順差,若仔細推敲美國前貿易代表萊特海澤的言論,「川普並非不接受順差,而是希冀合理且公平的貿易,還有未來實現平衡的方法」。臺灣對美國的順差問題,配合全球半導體供應鍵的建構、及美國半導體產業的再啓,其實是有相當合理的討論和詮釋空間。

最後,鑑於川普將晶片與國家安全掛鉤,臺灣應適度增加國防相關預算,並強化供應鏈安全合作,讓美方理解「臺灣的安全即美國的安全」,更重要的是臺灣願意爲自身的安全負起更大責任。

面對川普、除了展現策略之外,賴總統及其團隊更要像一個來談判經貿議題?律師、而不是來談民主情懷的朋友。甚至大可明白指出美國政府對半導體關稅的誤解並提供方向,這些都會讓臺灣更贏得川普政府的尊重和重視!

(作者爲臺灣產經建研社理事長、大同集團福華電子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