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政府抗不了通膨 怎麼「信賴臺灣」?(鍾重發)
通膨率持續升溫,民衆的退休金難以追上通膨。圖/本報資料照片
勞動族退休前的薪水若爲5萬元,退休後拿到的月退俸應不到2萬5千元,然如今1斤香蕉超過60元,排骨飯要90元起跳,對於退休族羣而言,領到的薪津已是對半砍,但民生物價卻連連漲,看着快速高漲的物價,再摸摸越來越薄的口袋,有時想多煎兩顆荷包蛋補一下,都覺得是不是會太過奢侈!
雖然政府明訂至少每4年或CPI累計成長幅度達正負5%時,就依照該成長率調整年金給付金額。不過連年年調漲基本工資和基本時薪,都抵不過通膨的速度,當勞動族羣因物價高漲而大喊實質可用薪資減少之時,退休族羣若在領退休金之外沒有其他的理財收入或再任職賺錢,光靠節流退休金是抗不了通膨的。
「下流老人」是日本社會學者藤田孝典在其2015年著作所提出的,指日本近年出現大量過着中下階層生活的老人,因年金制度的崩壞、長期照護缺乏人力、高齡醫療缺乏品質、照護條件日益提高、老人居住困難等,讓生活日漸崩壞。
藤田孝典提出「下流老人」這個名詞,在於說明當今日本高齡者貧窮生活的現況以及潛藏在其背後的問題,並沒有瞧不起或歧視高齡者的意謂。臺灣在今年即邁入超高齡社會,臺灣從高齡化社會跳升到超高齡社會的時間比日本更短,且勞工投保工資低引發低老人年金比日本嚴峻,臺灣面對「下流老人」的挑戰絕對比日本更大。
面對基本維生物資如麪包、便當、蔬果上漲的快速幅度,退休族光靠節流根本就對抗不了通膨。許多退休者對於經濟的急迫感,有人會拿退休金加入「理財」、「投資」族羣,希望藉由股市或商投能賺取高利潤,但許多的退休者不是被詐騙,就是資金被套牢,弄得生活更加困頓。但長者們盲目的投資,不就是因爲對於錢不夠用的焦慮感與急迫感嗎?
維穩物價與平抑通膨是政府照顧人民生活最大的責任,調升基本工資讓所得增加看似能讓人民買到較多的生活物資。但衆所皆知的是,當薪資一調漲時,所有的物價立馬上漲,然每樣5元、10元物價的漲幅,通常比基本薪資的漲幅多上許多。政府調漲勞工薪資與退休金固然極爲重要,但是政府若無力維穩物價、平抑通膨與房價,再多的調薪都是枉然。
民間都傳聞4月即將漲電價,而31年未調漲且每度虧2.45元的水價也即將調漲。當水電雙調漲時,各類基本的生活維生物資漲多少才屬合理?政府有責任不讓民衆驚恐,更別讓惡質商家操弄物價。
當前,政府當花更多的心思與力氣來維穩物價,千萬別在未來水電雙漲時,不但讓領微薄退休金的長者們快速輪爲「下流老人」,更讓辛苦的勞動族羣連「節流」都難過生活,而需要再兼職、加班纔不會淪爲「下流勞工」。
「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如果物價上漲而讓民衆生活越過越難過的話,那麼檯面上那麼大聲的「信賴臺灣」,是民衆的真心話或風涼話呢?(作者爲空大講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