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新生兒創新低 國安的「信賴」危機(鍾重發)

從新生兒出生數來檢驗賴總統政績,應該比任何的民調還要實際與貼切,「新生兒」纔是真正代表年輕人對臺灣「未來」與「希望」的施政滿意度指標。(新竹縣政府提供/陳育賢新竹傳真)

賴清德總統就職一週年,四月份臺灣新生兒生育數爲8684人,創下臺灣有人口紀錄以來的歷史最低紀錄。少子化的人口危機不僅已反映在各級學校的招生,也開始波及各產業並直接衝擊國安。政府多年來宣稱很重視,卻擋也擋不住少子化危機,如何鼓勵婚育、解決少子化的問題,將成爲檢視賴政府治國成敗的最重要課題之一。

許多人口的學術研究與專家學者都指出,當年輕人在生活安定、對未來抱有希望時,會有更大結婚與生育子女的意願和行動。如果以懷孕280天的孕期來算,今年四月份出生的寶寶,都是在賴總統上任後才受孕的,是年輕人對賴總統執政後的「信賴」所付出生育行動的起點,因此四月起的新生兒出生數,都可視爲是對賴總統施政成效的檢視。

然而,四月份8684人的新生兒出生數,卻創下臺灣地區最低的月出生數歷史紀錄,這對賴政府、卓內閣而言情何以堪?

賴總統執政後兩岸關係更加緊繃,卓內閣提出的總預算在立院遭刪除、凍結許多,政院6次向立院提出覆議都以失敗告收,俟後卓內閣祭出釋憲,執政黨立委祭出對在野黨立委的大罷免,國內的政局持續紛擾不斷,整體的社會、民心在動盪不斷,年輕人對未來自然也動盪不安。

四月初川普總統的「對等關稅」,讓臺灣產業重度震盪,五月初臺幣急遽升值6%,再次衝擊臺灣各產業,臺灣科技業龍頭臺積電不斷被要求在美國及其他地方投資設廠,配合美國在地生產政策的臺積電,會不會被迫帶領供應鏈集體出走他鄉呢?年輕人在臺灣想賺錢與安適生活,會不會更加不容易呢?答案顯而易見。

「生育子女」是年輕人對未來是否抱持希望的反映。當今不是給年輕人10萬、20萬元的補助,年輕人就願意生養一胎子女,如果對未來沒希望,年輕人自己飄搖就算了,爲何還要累及子女呢?唯有臺灣政局安定、經濟繁榮、生活舒適,唯有讓年輕人當下生活安定並對未來抱持希望,年輕人才「有能力」與「有意願」生養小孩。

當今,從新生兒出生數來檢驗賴總統政績,應該比任何的民調還要實際與貼切,「新生兒」纔是真正代表年輕人對臺灣「未來」與「希望」的施政滿意度指標──年輕世代是以生命來投票。

(作者爲空大講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