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綠色民主專政是怎麼形成的(沈政男)
民進黨將近十年的行政與立法權力一把抓,所謂完全執政,其後果就是,民主內涵被掏空,空有民主形式。圖爲民衆黨舉行「111拒絕綠色威權,還我司法正義」活動,民衆高舉標語抗議綠色威權。(本報資料照片)
從網軍、側翼到綠共:黨政媒網四部門;反中、反國民黨、假臺獨、真抹紅四主軸;文化清洗、政治仇中、撕裂社會、濫用司法四手段;簡言之就是綠營民主專政。
陳水扁時代的民進黨,跟這十年來有何不同?將近十年的行政與立法權力一把抓,所謂完全執政,其後果就是,民主內涵被掏空,空有民主形式,實質上都在塑造有利於民進黨長期執政的社會環境。
以前只有網軍,後來側翼囂張,現在,根本黨政媒網,四合一巨獸,已成了張牙舞爪的綠共!
爲什麼叫綠共?賴清德說不要學習毛澤東,殊不知,毛澤東講人民民主專政,民進黨現在正在做的就是:綠營民主專政。
陳水扁日前演講說,「不能說意見不同,就說是XX同路人」、「清算不是對付在野的好方法」,然後就在網路遭到所謂青鳥出征了,而抹黑、清算、鼓勵內鬥,就是中共最擅長的手法,因此,說你們是綠共,只是剛好而已。
十年前的臺灣,就不是這樣;這就是蔡英文留下的,所謂更好的臺灣。可惜,賴清德原本不是這樣,但權力就是會改變一個人,爲了繼續執政、完全執政,也只好走蔡英文那一條路線。
賴清德是不是忘了,當初2019黨內總統初選,綠營網軍怎麼修理他?現在,那一套方法,就是大罷免正在使用的手段!
而且,更加糟蹋人不眨眼!你看從中央官員、立院黨鞭,一直到親綠媒體,更不用說網路側翼,都是開口閉口,「藍白是共匪」、「不要花錢養共匪」、「大罷免就是剿匪」云云,不就是宛如大陸文革時期,把人打成「黑五類」、「反革命」等等的批鬥手法嗎?
所以叫綠共。
從網軍、側翼到綠共,綠營的政治本質,其組成與運作,我已經做過分析,可以給大家參考。
他們的運作,有四個部門或單位,也就是黨政媒網。側翼先在網路上醞釀,有一點風向就會被綠媒轉貼,而形成氣候以後會被綠營民代拿來攻擊異己,然後如果符合政治正確,就會從官員口中講出,並形成政策或規定。
「在地協力者」就是這樣的東西。賴清德不敢講「中共同路人」,因爲身分不適宜,但劉世芳就敢講「死爲中國鬼」,更不用說一幫綠營民代了。其實都是同樣的抹紅手段。
「中國活摘器官」的傳言,講了許久仍停留在網路層次,因爲根本沒有證據,就只是胡亂懷疑,黨政媒還不敢運用。
綠共的行動內容,就是四大主軸:反中、反國民黨、假臺獨、真抹紅。應該不用多做解釋了,比較值得一提的是,他們爲了灌輸年輕人反國民黨心理,不惜提取戒嚴紅利,利用白色恐怖素材,不只煽起年輕人對國民黨的厭惡,更可怕的是,把罪惡感植入年輕一代心中!
好像年輕人如果不反國民黨,就是附和白色恐怖,就是「獨裁同路人」了。
罪惡感三個字,其實,連中共都用不出來啊,綠共的統治手段,實已超越了紅共。
不是嗎?有好多作家在支持大罷免,他們有許多人是所謂「外省第三代」,你看他們的懺悔文,都好像是如果不出來打倒國民黨,就必須承擔父祖的罪過一樣。
一般的外省第二代與第三代,大家想一想周遭的人,是不是也有「明明是外省出身,怎麼喊臺獨比本省人更激烈」這樣的狀況。
就是唯恐不喊愛臺灣,就必須背上「獨裁同路人」的罪名。
這不是綠共,又是什麼?
綠共的實際作爲,有四個手段:文化清洗、政治仇中、撕裂社會、濫用司法。
文化清洗,就是洗掉臺灣社會所有的中國文化元素,而且是從年輕人的教育做起。他們那麼厭惡北一女區老師,就因她正在力抗這樣的毀人與自毀的做法。文化清洗的下場,就是思想上近親繁殖,視野與創意越來越窄,讓臺灣走進政治的死衚衕。
政治仇中,方法就是煽動恐共,「中國活摘器官」的說法就是實例,然後斷絕兩岸交流,產生陌生感,對大陸不瞭解,於是他們怎麼亂扯,側翼都會相信。
側翼的最大功能,就是在網路上搞出征,用意識形態來撕裂親朋好友也不在乎,這一點大家應該都體會甚深。蔡英文留給臺灣最大的禮物,就是親朋好友同事爲了支不支持你,可以撕破臉書,斷絕來往。賴清德吃過這一招的虧,竟然還放任大罷免團體繼續這麼做。
最後是濫用司法,因爲檢調是他們的體系,而實例,大家都看得很清楚,「昨天柯文哲,今天國民黨,明天任何人」。以連署造假來說,罷韓那時,事後才處理,但現在根本還在連署,就開始抓人了。
一個很基本的道理:選舉投票到一半,警察會進到投票所抓人嗎?是不是應該等那人投完票再出手?同理,罷免是一個連續動作,而且連署造假有中選會把關,根本影響不了罷免結果,爲什麼急着處理?
這時候他們就會說,喔,刑事訴訟法規定公務員要舉報違法!那爲什麼罷韓可以慢一點舉報?
就是看上級臉色與政治氛圍辦事,於是司法就成了政治惡鬥的工具。說這樣完全沒有冤枉,柯文哲的案情我從頭到尾徹底研究過了。
大罷免如果遂行,讓民進黨再度完全執政,綠共將會更加肆無忌憚,認定他們那一套是正確的、有用的,大家絕對不能讓這樣的事情發生!(作者爲醫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