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日本媒體特別關注人 也特別批判人(鄭明德)

日本重要媒體的社論對臺灣大罷免結果提出評論,讓外界對日本媒體的立場感到震驚。圖爲日本《讀賣新聞》發放號外資料照。(美聯社)

前一陣子,日本重要媒體的社論對臺灣大罷免結果提出評論。社論中提到賴清德總統全力支持罷免團體,且其「清除雜質」說,被解讀爲要清除與民進黨政府對立的國民黨、民衆黨等在野力量。這種直接點名臺灣最高領導人的說法,加上明顯對於臺灣大罷免持否定的態度,讓外界對日本媒體的立場感到震驚。有評論家指出,日本媒體「直接點名…其實非常罕見,從中流露出他們對賴政府執政的不信任感」。

對於日本媒體此番表態,該如何解讀?筆者認爲若從長期脈絡看,這顯示出日本媒體會特別關注某個人;與此同時,也會特別批判某個人。首先,我們可以先看日本媒體在1990年代初對臺灣的態度。當時,日本媒體是不重視臺灣的,前日本臺灣學會理事長石田浩對此有所觀察。他發現當時日本媒體長期不採訪臺灣;僅有臺灣發生大變動及大事件時,纔會派遣香港的特派員至臺灣採訪。平常的時段,日本媒體是不會報導臺灣的。且根據當時日本媒體的編輯方針,處理臺灣的消息多不求真相;若只看日本媒體報導的內容,恐無法瞭解真實的臺灣動向。

筆者猜測,1996年臺灣總統首次民選,可能是日本媒體對臺態度轉向的開始。李登輝明顯的日本及反中背景,加上中國崛起對日本帶來壓力,日本媒體特別關注李登輝總統,可以理解。除了媒體,很多日本作家也對李有好感,寫了幾本書。近年,日本媒體特別關注臺灣領導人,是2022年7月前首相安倍晉三遭槍擊身亡的喪禮,當時副總統賴清德親自前往東京的安倍官邸進行弔唁,這是臺日自1972年斷交後,繼李登輝後臺灣赴日最高層級的現任官員。當時日本重要媒體非常關注,指賴是副總統身分,訪問日本明顯很不尋常;且預測賴可能是2024年的臺灣總統候選人。

不過,臺灣人這邊絕不要沾沾自喜,以爲受到日本媒體的關注,就絕對是好事。必須注意的是,日本媒體重視你的同時,也很仔細看你所有一切的言行,甚至是出言批判,這次日本媒體批判臺灣大罷免及賴清德,就是明證。

筆者近期看日本學者橫山宏章寫孫中山的專着,也發現類似的證明。在這本號稱橫山研究孫40年的大作中,作者一開始就引用《大阪朝日新聞》在1925年3月13日的報導,當時是孫中山死後的第二天,該媒體嘗試評論其革命活動的一生,內容雖然肯定孫中山想拯救陷入殖民地狀態的中國,但也批判其「超乎常人的吹牛技巧」,指當時中國很多人並不稱他是孫文或孫逸仙,而是「孫大砲」,這個綽號讓他在中國享有大名,也當上首任民國大總統。值得注意的是,橫山宏章很認同《大阪朝日新聞》的報導,也認爲「孫大砲」就是孫中山的「真實面貌」。

我們就此得到的體會是,別以爲得到日本媒體關注就感到開心,其實他們很仔細看你這個人的本質。從現代民國開始,日本媒體就很關注中國大陸上所有的政治;現在因美中對抗,開始將關注的重點稍微移往臺灣政治。但他們的眼光很敏銳,關注的同時很嚴格,這嚴格中還帶有強烈的批判。

(作者爲臺北城市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教授)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