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新藥股籌資額居冠 須注意風險(鄭明德)
圖/photo-ac
大型會計師事務所發佈「大中華區首次公開募股(IPO)市場調查報告」,其中提到2024年臺灣IPO市場表現傑出,上市、上櫃的家數較去年增加22家,金額也增加145.05億元。值得注意的是,整體籌資額中以生技醫療業145.59億元居冠。籌資額集中於生技醫療業,跟近年政府及自律機構的上市政策稍有不同,其中有風險,不可不察。
2021年第3季創新板上路時,標榜的產業是5+2產業與六大核心戰略產業。前者包括綠能科技、物聯網、生技醫療、智慧機械、國防、農業、循環經濟。後者指資訊安全、資訊與數位、綠電與再生能源、健康醫療、民生及戰略物資、國防與戰略。可以理解的是,創新板對於產業的扶持,較爲多元,前述生技醫療僅是其中一類產業。
後來企業至創新板掛牌時,前述重視5+2產業與六大核心產業出現轉變。證交所稱改瞄準數位雲端、生技醫療、環保綠能、電動車四大類產業。此外,證交所發現生技醫療業至該所的掛牌意願低,因此特別「廣邀新藥股上市」。可能就在這個背景下,生技醫療業者受到激勵,逐漸增加上市籌資的金額。
這種演變,再加上媒體拉擡與再生醫療雙法的制定,生技醫療業被視爲「新護國神山」。特別是新藥企業與新藥股,其市值及股價之高,已讓人無法置信。衆所周知,新藥的研發、解盲非常複雜,非一般投資人能理解;就算是承銷券商、會計師、律師、監理者、機構投資人、媒體等,也不敢自稱理解。
現新藥企業在市場籌資中居於最高,新藥股成爲某些投資者競逐的標的,整體市場的風險逐漸形成。特別是參與其中的會計師及律師有風險,證券承銷商也有風險,建議金管會、證交所及櫃買中心多加關注。(作者爲臺北城市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教授)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