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法、德對外強硬 臺灣意外獲利(鄭明德)
本文作者認爲,法、德對外態度趨強硬時,臺灣意外獲利,此時我駐歐外交人員宜把握機會,開拓發展空間。(路透)
雖然美國總統川普給期限,要求俄羅斯在10天內與烏克蘭達成停火協議,但目前俄烏情勢仍陷入膠着的狀態。對此,法國總統馬克宏是最積極尋求自我防衛的領導人,他代表歐陸拉攏英國,對抗俄羅斯的威脅;其次,也在兩國領袖共同宣言、2025年國家戰略報告、印太戰略報告中,擴張戰略視野,關注臺海的和平穩定。德國也有類似思考,擬放寬對臺的武器裝備管制,主要是潛艦的主機與光電潛望鏡等。當法、德對外態度趨強硬時,臺灣意外獲利,此時我駐歐外交人員宜把握機會,開拓發展空間。
當前,法國無疑是歐洲防衛的最關鍵指標。自身擁有戰略核武,讓馬克宏充滿底氣。事隔17年,法國總統再訪倫敦,馬克宏有備而來,目標指向俄羅斯。他最震撼的作爲就是與英國總理施凱爾協調核武的威嚇能力,希望共同應對歐洲可能的「極端威脅」。
與此同時,他也在2025年國家戰略報告、印太戰略報告代表歐陸表達更大的戰略立場,特別是在後者報告中提到重視臺海的和平穩定。值得注意的是,這其實是北約立場的再次強調。北約秘書長也很擔心臺海情勢,曾表達關切;因爲他很怕印太地區不穩定時,將會讓美國將重心放在該區域,而忽略歐洲情勢。我們發現,當歐洲領導人爲自己謀取安全利益時,遠在亞太的臺灣竟然受到關照,連帶得利,必須說這真的是寶島的福氣。
德國的態度較特別,根據媒體報導,對臺武器設備的鬆綁主要是考量「雙方互惠原則」,主因是臺積電在德國成立歐洲半導體公司(ESMC),因此德國想回饋臺灣。據稱,除了前述潛艦的主機與光電潛望鏡外,我國中科院防空飛彈的發射車、雷達車及管制車將採用德國製造的底盤,海軍也將採購德國的潛艦雷達系統,德國軍事武器將有利於臺灣防衛。但必須注意的是,德國新總理在就任前後的對外立場常反反覆覆,例如先說減少對美國的依賴,後來又說必須依賴美國。在此脈絡下,我國若想跟德國進行軍事採購,就得抓緊工作,避免德國態度生變。
對於法國希望穩定臺海的表態,我外交部表示歡迎與感謝,並表示臺海和平已是「國際社會的共識」。筆者認爲,外交部此感謝遠遠不夠,現應進行的首要工作,是指示駐歐外交人員趕快把握好時機,加強與法、德聯繫,藉此強化國家利益。聯繫的工作項目,除了前述武器採購的落實,最重要的仍是貿易。歐洲是臺灣重要的貿易伙伴之一,歐盟跟美爭取15%的稅率,比原本設想的足足減少一半,其執委會主席認爲是「所能達到最好的結果」,歐洲領導人現在想必鬆了一口氣,臺灣駐外人員宜在此時與歐洲官員多多交涉。
筆者撰寫此文時,據媒體報導,我駐歐洲外交人員將有新的異動,謝志偉將出任駐歐盟代表。謝駐德國多年,深知歐洲當前情勢變化,有必要在法、德對外趨向強硬的此時,爲臺灣謀取更多的軍事及貿易利益。(作者爲臺北城市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教授)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