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國民黨應將重心擺在民生法案(沈迺訓)

國民黨立委葉元之(左起)、羅智強、翁曉玲、吳宗憲共同舉行修憲記者會,宣佈將提出修法和修憲案,推動總統選舉2輪決選制。(陳君瑋攝)

兩次大罷免投票的結果,是執政的民進黨政府踢到民意大鐵板,以及總統賴清德的支持度斷崖式下跌。此時在野正是民氣可用之際,藍營卻把政治注意力擺在推動總統二輪制投票上,非常不智。

國民黨應先思考,何以能夠在大罷免挑戰中贏得多數人民支持?不就是執政的綠營滿腦子只想政治算計如何讓民進黨重新取得國會多數,又全然不推動也不支持包括勞工七天假與普發一萬元等多數人民認同的民生議題;也正是因爲大罷免後期國民黨在立院的推動法案成功贏得民心支持,纔將岌岌可危的二階連署31比0危機最終得以化險爲夷。

國民黨也要記取2024年賴清德上臺前後的時間中,國民黨推動大量的高度政治性法案,結果遭到賴政府強力回以覆議、釋憲、青鳥行動的政治反擊。當時國民黨在民意調查上,明顯未取得多數人民的支持與認同,原因正是國民黨當時所提法案與民生無關,人民無感,人民又何來時間與知識來理解國民黨當時所提法案的急迫性與必要性?

這兩段成敗經驗充分說明了未來國民黨應該避免積極尋求高度政治性議題的立法議程。爲了2026年地方大選着想,更爲了尋求2028重返執政鋪路,藍營更應精益求精,設法推動更多亮眼吸睛且確實利國利民的民生法案,而非將寶貴的民衆輿論注意力,白白浪費在這些高層政治的攻防上。

以近期推動總統二輪制投票而言,部分委員對此決定採取同步修憲加修法的策略推動。民進黨立委鬼扯回以「跟習近平有何不同?」抹紅議題着實有着惡劣政客操弄的本質。然而國民黨也該想想,如果二輪制只需修法,沒有違憲問題不需修憲,那何必同步修憲加修法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

反之,既然已經行動默認修憲纔是更符合「程序正義」以及人民觀感的作法,那就更不能同時提案修法,否則屆時豈不是落得修憲失敗強挾多數修法的罵名。

進一步推論,按照目前修憲需要的國會席次與公民複決同意人數的難度,推動總統二輪制投票根本只會是白忙一場。如非要繞過修憲來完成此一政治目標,最好的做法必然是總統候選人選舉時,將此當成政見宣示當選推動以取得民意正當性,待當選後透過釋憲的方式,由大法官解釋非法所不許,屆時取得大法官背書下以立法方式修法通過改爲二輪制,才能畢其功於一役達成政治目標。

但國民黨也要反問自己,明明當前憲政權力失衡最大的弊病,就是國民黨與民衆黨在內多次批評的超級總統制、民選皇帝制。總統權力過大如何分散權力又達成制衡纔是制度修改的核心問題,結果選前說要推動內閣制至今毫無下文不說,現在推動總統二輪制投票,豈不是用行動幫忙增加未來當選總統者濫行權力的民意正當性,實在令人不解何以出此策略。

建議國民黨必須改弦易轍,未來尤須專注在與人民有切身之痛的利益連結感法案推動上,藉此喚起民衆呼羣保義的廣泛支持。莫再執意開闢各種陳義甚高卻曲高和寡的政治法案,畢竟那些離人民太遠,而此時的在野政治能量根本無力動員羣衆,只會是事倍功半。

在野一方應思如何透過唯一還掌握主導權的立法權力,來跟時下那些在選後政治失望與無感的民衆互動,否則一旦戀戰於政治議題戰場而遲遲無法得到成果,很快的將會失去政治主動權,屆時在地方大選將會得不償失。

(作者爲自由撰稿者)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