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國民黨主席的十大條件(沈迺訓)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國內大罷免動盪方休,多數民意對於民進黨執政普遍不滿唾棄,正是民氣可用之時。值此國民黨主席改選關鍵時刻,已有多人表態願爲黨一戰,然黨主席爲一黨之重要象徵,又國民黨長期在野處境困頓,非個人綜合條件俱足,實則不足以帶領一黨重獲臺灣人民支持,遑論完成政黨輪替之大業。據此,謹陳十項主席人選要求,盼爲各方公鑑。
一、團結反綠執政能力。經過大罷免與公投的民主試煉,臺灣多數民意顯然對賴政府執政失望透頂,因此黨主席首要能力,當推有辦法團結一切可能反對綠營繼續執政的人;但團結反綠不等於仇綠,而是要爭取沉默多數與中間選民。唯有如此,方能確保國民黨在2026、2028大選當中,牢牢掌握輿論主動權,不再受制於綠營意識形態產生的選舉優勢。
二、戰略與領導能力。黨主席須是具備全局作戰思維的帥才,而非戰術局部性作用強大的將才,且須是即戰力,不容新手上路磨練。此人須提出合理可行的2026地方大選、2028總統大選的勝選計劃,更要端出符合國家進步需求的執政路線圖;同時也要具備團結黨內調和派系的能力,透過溝通、約束黨內不同世代與派系,避免內耗並快速整備候選人名單,以應對未來複雜多變的時局。
三、選舉募款與組織經營能力。國民黨已無萬貫家財可供選舉揮霍,黨主席必先證明有能力籌措募款,否則淪爲空談。以及,必須有能力將地方黨部現代化,讓基層黨部組織恢復必要的組織動員能力,同時主席本身也須具備數位選戰能力,非一昧外包委派流於利用敷衍民意性質,方能用具高度的數位戰略觀來回應臺灣年輕選民的政治需求。
四、政策溝通與公共形象能力。簡言之,黨主席必須觀似人君,更要講人話而不是講幹話。國民黨數年大選下來,莫不是敗於黨主席與總統候選人的政策溝通與公共形象能力,在關鍵時刻功虧一簣。未來,不論黨主席與總統人選是否分離,黨主席本身必須具備可以直接與社會各階層與各年齡層直接溝通、簡潔論述的能力;須讓國民黨主席成爲社會進步希望的化身,方能成爲最佳助選員甚至是勝選王牌保證。
五、政策專業與施政說服力。當前關稅戰與少子高齡化社會等諸多重大政策問題,將深刻影響臺灣未來發展,倘黨主席不具備嫺熟的經濟政策能力與社會政策、世代政策的敏感度,僅能鸚鵡學舌般生般硬套各種政治語言萬用包,無法切身迴應社會聲音下,久之必被看破手腳,反而誤己誤黨。
六、兩岸立場與國安判斷力。簡言之,黨主席應該清楚務實的提供臺灣人民有關兩岸關係論述的可行道路,在人民主權與國家安全優先的前提下,讓人民免於戰爭恐懼。如何帶給人民生活安定感,是參選國民黨主席責無旁貸的義務與責任。
七、兩岸與國際交流能力。兩者如同黨主席甚至總統的兩隻腳,缺一等於斷一隻腳。當前兩岸關係嚴峻非常,川普執政的美國政局持續混亂不止,因此黨主主席必須具備爲黨爭取各種外部友好力量的能力,爲未來重返執政減少外部不利的因素產生,讓國民黨產生的總統人選皆爲美國與對岸所接受樂見;但也須避免淪爲北京與華府的意志附庸,務須建構出具自主性的國家戰略論述立場。
八、公正與公信力。國民黨最爲人所詬病者,即是高度人治作風,選舉辦法一變再變,各種不當的因人設制,以及由上而下而非由下而上的人選篩選機制。至爲顯著者,多次總統人選產生過程之荒唐,幾乎讓國民黨失去社會公信力。因此必須提出具體明確的選舉辦法納入參選政見,將初選制度與候選人產生機制公開化,萬萬不能再犯前過。
九、誠信與清廉能力。臺灣已有數起總統與主要政黨領導人因涉入高度政治性的司法案件,致使嚴重的政黨誠信與社會衝突對立問題難解。而政治人物立場快速反覆,帶來了政治誠信普遍低落的社會觀感,也讓政黨信譽連帶受挫。可見的未來,主席個人形象與從政過程的清廉度將被社會高度放大檢視,因此唯有誠信清廉公信力足堪檢驗的主席人選,更容易爲黨凝聚社會支持與吸納中間選民。
十、守護民主價值的能力。臺灣過去數年政黨惡鬥,派系傾軋,社會嚴重撕裂,人民幾無寧日,對此失望因而拒絕政治干擾生活者不知凡幾。因此黨主席必須具備推動理性競爭與合作治理的政治文化的高度與格局,讓人民重新接納政治、關心政治,讓每一項重大議題都能得到社會共同利益的背書,而非個別政黨基於一黨之私的惡性操作。
綜上十項能力,皆是爲國民黨長遠發展與迎回民心所計,國民黨唯有選出符合社會期待的主席人選,才能走向重返執政的正確道路。反之,若主席人選仍陷於個人與派系利益的私心算計,則必將錯失2026、2028的歷史契機,斷送重返執政的可能。有志於主席者,倘若能十點皆中,相信當選主席在即,帶領國民黨重返執政在望,則國家慶幸得人,實爲全民之福。(作者爲自由撰稿者)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