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陳其邁軟弱抗議 只是應付市民(沈迺訓)
高雄興達、大林電廠退役機組遭發現重啓發電,高雄市長陳其邁受訪時稱「合法啓動」,反批各縣市應自行發電,不要再「南電北送」,引發輿論爭議。(本報資料照片)
高雄市長陳其邁近日先是迴應行政院大幅刪減高雄一般性補助款52億元的做法,大大對高雄市民不公平、欲哭無淚;後在臺電於核三廠2號機停役後「偷開」興達電廠燃煤機組,陳又出來強調去年已停發操作許可、要求其他縣市應自行發電、不要再南電北送。陳的接連發言看似十足地方本位主義,就市長身分而言無可厚非;實則,陳的說法明顯對中央、臺電佔高雄便宜「吃夠夠」的做法大大放水,毫無誠意拿出強硬手段反擊中央,惟是礙於身分耍耍嘴皮應付高雄市民而已。
陳強調已停發興達電廠燃煤機組的操作許可,不過僅是要證明他對燃煤發電不是沒作爲,避免市民將矛頭指向市府;否則他何必又補上依照《電業法》與《環評法》,備載機組在備載容量低於8%、且每年運轉時數未逾 720 小時時,就得依法啓動的後話。陳言下之意就是興達 3、4 號機組啓動本身並未違法,不啻是替臺電的做法尋求解套。對高雄市民而言,陳的說法是「哪壺不開提哪壺」,明着來替臺電幫腔,罔顧272萬市民對市長的健康權益託付。
陳心知肚明,高雄市政府並非沒有更強硬的手段可以對付臺電,例如大可以「安全檢查」爲由,對臺電廠內設備祭出以安全檢查不符《消防法》或《職業安全衛生法》的手段,要求地方消防、勞工主管機關命令臺電停工停用,直到改善合格爲止。但陳顯然無意「升高態勢」,只想停留在口頭抗議的層次,心態着實可議。
陳其邁市長又大談要各縣市「自己的電自己發」,拒絕「南電北送」,卻隨即被打臉南部發的電不夠南部用。上述說法是否爲片段式數據尚待證實,但不容否認的是高雄在陳市長任內,依舊持續承受各種不利高雄市民的「外部性」危害,陳卻是置若罔聞放任其持續發生。
例如,高雄港身爲全臺最繁忙的貨櫃與轉運樞紐,不只服務高雄在地,更承載全臺近5 成的貨物海運與六成以上的貨櫃吞吐量,其船舶及港區貨櫃拖車、岸吊等設備排放的 PM2.5、VOC、NOₓ 等,長期使高雄沿海地區民衆罹患心肺疾病風險上升。研究估計,僅船舶與港區車輛每年所造成的環境外部成本,就高達上百億元規模,此還不含交通事故的生命安全危害性。是標準的稅收不在高雄、污染高雄承受的典型。
又如,高雄除了興達、大林與南部等火力發電廠外,還須容納多項全臺性能源設施─,例如一接永安中油、與未來的七接大林蒲中油等天然氣接收站、輸油管道、中油煉製廠等。這些設施顯然是爲了支援全臺能源燃料供應,倘發生重大工安意外如管線爆炸、火災、海嘯等,影響首當其衝者卻是周遭地區的在地居民。卻罕有人認知到,上述燃氣發電廠及其附屬管線設施發生重大意外的機率,遠大於核電廠的科學事實。
另外,高雄在地四座焚化爐長期代燒大量外縣市廢棄物,造成的空氣污染與底渣處理問題,同樣是嚴重的外縣市「內部成本外部化」由高雄承受的案例。
上述事實案例明顯是讓高雄長期承擔超過其本身需求的環境與健康成本,陳其邁市長實應就行政院統刪高雄一般性補助款52億元的無理作法,提出歷史性的證據加以反擊要求政院撤回原議,改以符合補償高雄污染危害的邏輯重提分配款額。陳更應要求臺電偷開燃煤機組的行爲「下不爲例」,揚言高市府不惜「魚死網破」拿出讓上開電廠難以運作的強硬行政處分作爲,正式對臺電發出最後通牒,方能斷絕臺電偷發電的賊心。
倘陳其邁市長依舊不改僅僅口頭抗議的軟弱風格,高雄在地諸位綠營立委亦無力對中央、臺電的蠻橫作爲強力迴應,高雄市民實需開始嚴肅思考讓上開人等繼續掌握龐大政治資源,卻對高雄發展毫無幫助的嚴重性與危害性了。
(作者爲自由撰稿者)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