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質疑低端人口 不如檢視陳其邁的施政成果(沈迺訓)
陳其邁市長任內,高雄氣管、支氣管和肺癌的死亡人數與死亡率都顯著且快速增加。(洪靖宜攝)
近日《遠見雜誌》與《中國時報》縣市長施政滿意度調查接連出爐,高雄市長陳其邁分獲兩家媒體五星與金獎的最高評價肯定,顯示陳在多項市政指標的民調中,獲得市民高評價與認同。
無獨有偶,就在陳施政成績獲民調肯定的同一天,卻發生網路節目主持人朱凱翔於節目時宣稱:「2021 年核四重啓公投,『都是南部的低端在那邊灌票』」。朱惡意批評南部民衆之舉徒然引發公憤。
原本朱不足取的節目暴論既是其個人不當言行,也非單單指涉高雄人;然而綠營多位有意市長人士見狀後見獵心喜,竟借批評朱的同時,強要國民黨立委柯志恩表態。臺語俗話說,各人造業各人擔,於情於理柯毫無義務要替朱的言論負責,遑論表態。這種顯然是綠營大演「搶到槍後亂開槍」,卻強逼柯陪演「躺着也中槍」的戲碼,套句陳時中昔日的說法就是「粗暴言論大可不必」。
而綠營人士在陳其邁連奪民調雙金的大喜之日,單單爲了選市長就做出如此不倫不類的惡意連結,簡直是在大觸陳的黴頭,好端端地將原可大書特書數日的民調大捷宣傳,硬生生地轉向討論高雄人民是否是低端人口的社會輿論情境,顯然這不會是陳當下想要的政治氛圍,所謂「豬隊友」莫過於此。
然而也必須說,陳能在兩家媒體民調呈現如此結果,實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之於,市政多項指標優良的數據結果,明明與曾經發生過的新聞和數據事實有嚴重矛盾衝突。例如,高市府成日宣傳演唱會經濟爲高雄帶來數以百億計的經濟效益,在觀光面向的民調結果也好於去年,卻存在着去年高雄全年住客總人數少於前年的離奇數據。
又如,明明高雄肺癌死亡率高於全臺平均。在陳其邁市長任內,高雄氣管、支氣管和肺癌的死亡人數與死亡率都顯著且快速增加,結果陳的環保與衛生保面向民調卻突破去年,凸顯民調與事實乖離的又一旁證。
甚至在經濟就業面向上陳的民調好於去年,陳也常誇耀高雄青年失業率六都最低;但事實是陳指提15至24歲的青年失業率,卻不提去年高雄的25-29歲青年失業率6.1%是六都中倒數次差的,更不提去年30-34歲青年失業率4.1%是六都當中最差者。顯然陳市長對青年的定義與社會普遍認知有嚴重落差不說,更是其民調與事實落差太大的力證。
而民調結果符合情理之中的原因在於,過往此類型的民意調查往往在問卷設計上,往往能引導受訪者對於市府團隊與市長個人施政表達主觀評價,也纔會造成問卷滿意度往往於不久後的選舉投票意向有嚴重落差。最顯著的案例莫過於前高雄市長陳菊,在其任內後期各家縣市長民調滿意度中皆是名列前茅,結果陳人方離開高雄不久,整個市政糜爛千瘡百孔的慘況就昭然於世。帶衰的結果是陳其邁競選市長慘遭滑鐵盧。
2018慘痛教訓在前,諸位綠營立委與其質疑爭論高雄人是否爲朱某人口中的低端人口,何不回頭檢視陳其邁市長任內施政成果,是否真如民調結果呈現般完美無瑕?畢竟上述打臉民調的數據事實一一擺在眼前,尚未揭露者更是不在少數,再不設法趁最後一年改善那些民調數據掩蓋的「燈下黑」,難保2026不會再度翻車成爲落選市長的苦主。
(作者爲自由撰稿者)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