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創新藥BD再破紀錄,東陽光藥(01558)創新和BD價值有望持續釋放

5月20日,三生製藥(01530)發佈公告,宣佈其與跨國藥企輝瑞就PD-1/VEGF雙特異性抗體SSGJ-707達成總額超60億美元的許可協議,並以12.5億美元首付款創下國產雙抗藥物License-out首付款紀錄。當日,三生製藥股價最高飆漲近40%,市值一度突破500億元人民幣,國產創新藥再次站在了全球業界和市場的聚光燈下。

實際上,以License-out的形式出海,通過技術授權分享全球市場紅利、深度參與全球製藥行業國際分工,在近年來已成爲中國創新藥行業的一大趨勢。2024年,中國創新藥企License-out交易金額與事件數再創新高,首付款總額(31.6億美元)首年超過創新藥研發融資(27.1億美元)。

此次三生製藥60億美元BD交易的誕生,其實只是國內創新藥行業飛速發展的“冰山一角”,在當前中國創新藥行業新質生產力和工程化創新能力持續增強時代大背景下,越來越多的真正具有創新能力、提供臨牀價值、管線推進速度走在前列的國產創新藥企業開始脫穎而出,在國內外License-out交易中不斷釋放自身的創新價值,東陽光藥(01558)便是其中之一。

去年11月25日,東陽光藥發佈公告,宣佈與三生製藥強強聯合,公司授予三生製藥附屬公司瀋陽三生苯磺酸克立福替尼在中國關於特定適應症的獨家商業化權益。此次BD合作也是東陽光藥繼與Apollo Therapeutics達成9億美元BD交易後,在2024年11月份以來的第二個License-out合作交易,凸顯了東陽光藥的創新價值正獲得業界越來越多同行公司的高度認可。

作爲國內具備前瞻能力的先鋒創新藥企,東陽光藥近年來一直致力於不斷提升創新藥研發水平,擴大自身在關鍵細分賽道研究深度上的競爭優勢。

在當前東陽光藥超過100款的在研藥物中,包含了45款1類創新藥,其中不乏存在重磅BD潛力的品種,例如公司在研的治療特發性肺纖維化(IPF)新藥伊非尼酮。

智通財經APP瞭解到,特發性肺纖維化(IPF)是一種主要發生在老年人羣中的慢性、進行性、不可逆、纖維化和致命的慢性纖維化性間質性肺炎。目前,全世界約有300萬人患有此病。由於IPF病因不明,病因多樣,治療方法不多,預後差,該疾病又被稱爲“不是癌症的癌症”,且發病率和患病率在全球範圍內呈上升趨勢。因此,該領域新藥研發遠遠不能滿足臨牀需求。在中國,IPF早在2018年便被納入了《第一批罕見病目錄》。

2014年10月FDA相續批准基因泰克(羅氏)的Esbriet(吡非尼酮)和BI的Ofev(尼達尼布)用於治療IPF。這兩款新藥的“重磅炸彈”級銷售能力側面反映出IPF適應症龐大的未滿足治療需求。Esbriet在美國失去獨佔保護的2021年仍實現了10.4億美元的銷售額,而即將於2025年在美國失去專利保護的Ofev則在2023年達到35.10億歐元的全球銷售額。

而就在今年2月,全球製藥巨頭禮來以7.86億美元對價與Mediar Therapeutics達成全球許可協議,雙方將攜手推進一款針對特發性肺纖維化(IPF)新藥的II期臨牀試驗。

回到東陽光藥,在特發性肺纖維化(IPF)日漸成爲全球熱門適應症的當下,公司的重磅在研新藥伊非尼酮之所以值得關注,在於根據此前東陽光披露的信息,體外及動物體內藥效實驗證明,伊非尼酮活性優於吡非尼酮百倍以上,同時具有很好的藥代動力學特性及安全性,目前伊非尼酮已推進至臨牀3期,具備成爲同類最佳的潛質,而基於吡非尼酮的市場銷售數據,市場預計伊非尼酮有望成爲IPF領域“下一個十億美元分子”。此外,伊非尼酮也有治療進行性纖維化間質性肺病和肝纖維化相關疾病的潛力。

由於近年來,海外市場上勃林格殷格翰(BI)和百時美施貴寶(BMS)在IPF領域動作頻頻,未來隨着越來越多的MNC加入IPF適應症競爭,東陽光藥手握重磅伊非尼酮,實現重磅BD交易的預期正越來越強。

而未來,中國創新藥海外權益交易的記錄也有望被三生製藥、東陽光藥等走在創新前列的“核心玩家”不斷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