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範涉企行政執法專項行動交出“成績單”

整治問題涉案金額3.35億元,爲企業挽回損失9881.35萬元——這是截至5月21日,規範涉企行政執法專項行動交出的“成績單”。

在國務院新聞辦今天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司法部副部長鬍衛列介紹,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共彙集各地區各部門問題線索6232條,督促辦理5246條,行政罰款數額總體呈下降趨勢,亂檢查得到有效遏制。

今年3月以來,規範涉企執法專項行動在全國範圍內全面推開。胡衛列表示,這次專項行動目標是聚焦企業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加大糾治力度,推進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促進行政執法機關、執法人員依法履職,切實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專項行動聚焦糾治四類問題:亂收費、亂罰款、亂檢查、亂查封問題;違規異地執法和趨利性執法行爲;執法標準不一致,要求不統一,加重企業負擔的行爲;濫用職權、徇私枉法、該罰不罰、“吃拿卡要”、粗暴執法等違反執法規範要求的行爲。食品藥品、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安全生產、城市管理、交通運輸等行政執法事項多、工作量大、行政裁量權基準幅度較大的領域,成爲專項行動的重點。

在治理“亂罰款”方面,胡衛列介紹,專項行動工作專班實時統計分析全國工作情況,及時提示預警,如將罰沒收入同比增長超過20%的設爲預警值,要求相關地方說明情況,再採取相應舉措。

在涉企行政檢查的規範工作方面,胡衛列介紹,聯合檢查、“綜合查一次”“掃碼入企”、非現場執法等一系列創新做法,有效提升涉企檢查的精準度,大幅減少不必要的檢查。今年1-4月,北京市行政檢查總量同比下降72%,非現場檢查數量同比上升48%。雖然現場檢查數量少了,但檢查效果卻提高了,發現問題率同比上升26%。

“但當前部分領域的亂收費問題仍然存在,一些單位憑藉優勢地位違規收費屢禁不止,部分電子政務平臺隱性收費問題也比較突出。”市場監管總局市場稽查專員嵇小靈說,市場監管部門今年將靶向攻堅重點領域,嚴查政府部門及下屬單位擅自設立收費項目、超標準收費、轉嫁審批成本等違規行爲,整治行業協會商會利用行政影響力強制收費問題,還將全面清理存量涉企收費政策,對不合規收費項目應廢盡廢、應調盡調,並嚴格開展新政策的合規審查,杜絕違規收費政策“帶病”出臺。

司法部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局局長劉波表示,當前涉企行政執法當中還存在粗暴執法、任性執法和機械執法等問題,必須強化對執法人員的管理、培訓和監督。在專項行動中,各個地區和部門嚴格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對違法或不當實施執法活動的執法人員,依規依紀依法處理。例如,專項行動開展以來,江西全省清理不符合行政執法條件人員2648人,山東省青島市清理不符合行政執法條件人員351人;各地向紀檢監察機關移送1140條線索,處理相關人員1068人。

劉波透露,司法部正在研究制定行政執法人員管理辦法,健全執法人員准入和退出機制,堅決杜絕不具備資格的人執法。《行政執法行爲規範》也在研究制定中,旨在釐清行政執法人員權力邊界和行爲邊界,明確行政執法人員禁止性行爲和紀律要求。

有人提出,行政執法強調柔性執法,強調溫度,會不會導致該管的不管、該罰的不罰,監管不到位?劉波迴應表示,規範行政執法不是執法越寬越好,更不是不執法,而是依法該嚴則嚴、當寬則寬,嚴格依法依規。

“比如輕微不罰、首違不罰這樣一些提法,在實踐中,法律上有着嚴格的適用條件。”劉波說,不能違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不能僅僅爲了讓執法有溫度而突破法律底線。如對食品藥品安全等涉及羣衆切身利益的領域,要堅決落實“四個最嚴”的要求,以“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切實保護人民羣衆的生命健康安全。“要讓行政執法既有力度又有溫度,做到既不缺位也不越位”。

她還指出,專項行動不是“一陣風”,就如何建立長效機制,常態化地對行政執法進行規範和監督,司法部已作出相關安排,將加快制定出臺行政執法監督條例,建立健全行政檢查異地協助機制。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