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榮×成長論壇》臺積電綠色製造部副處長曾惠馨 淨零、循環、水資源成核心策略
臺積電綠色製造部副處長曾惠馨。圖/王德爲
全球資源耗竭加速,2025年地球超載日預計提前至7月24日,顯示人類正面臨嚴峻的資源透支挑戰。爲此,全球企業正積極尋求永續解決方案。
臺積電將淨零、循環經濟與水資源管理視爲企業永續的核心策略。從開發多元潔淨能源與水資源,到提升製程能資源使用效率,臺積電全面推動綠色製造,旨在實現環境永續與企業成長的雙贏局面。
早在2014至2015年間,臺積電便已前瞻佈局能源管理與循環經濟,確立「智慧能資源調控」策略,以依據產能需求,動態調整能源與資源使用,優化能資源使用效率,爲綠色製造奠定堅實基礎。
臺積電在晶圓廠內落實廢硫酸、銅、鈷等金屬的回收再利用,更進一步於中部科學園區建立臺灣首座「零廢製造中心」,與長春石化、成信實業、立盈環保科技等合作伙伴,共同開發創新的再生技術,目標實現「從廢棄到再生」的閉環管理,將電子級再生產品回用於半導體制程。零廢製造中心亦發展「廢轉熱」回收技術,將無法再利用的物質燃燒轉化爲可用熱源,並領先導入薄膜碳捕捉技術,將廢溶劑轉化爲潔淨能源。
零廢製造中心的示範,不僅實踐了資源循環,更將成爲新技術驗證與跨界合作的平臺,以帶動更多產業夥伴投入循環制造。臺積電分享,循環經濟不僅是物質轉換,更是兼顧能量、成本與環境效益,避免爲轉換投入過多資源。
水資源管理方面,臺積電啓動水資源正效益(Water Positive)計劃,持續創新並深化氣候韌性。與中鼎合作工業再生水,目前其臺南廠區再生水使用率已逾4成,穩健邁向臺灣廠區再生水替代率達60%的長期目標。水管理策略隨臺積電全球佈局延伸至全球,位於日本熊本的JASM透過地下水涵養,在取用地下水的同時,成功補註超過300%的地下水,實現「取之有度、用之有還」的正向環境貢獻。
臺積電深信,透過技術的創新並分享,才能實現企業永續與地球環境保護的雙贏,以期帶動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共同邁向低碳、零廢與水資源正效益的永續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