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榮×成長論壇》臺積電企業永續副處長張麗絨:讓ESG理念成企業DNA

臺積電企業永續副處長張麗絨指出,永續報告書是推動組織持續轉型的工具。圖/王德爲

全球晶圓製造龍頭臺積電正持續以永續爲驅動力,將永續報告書從單純的合規工具,轉化爲推動企業轉型的重要引擎。臺積電企業永續副處長張麗絨指出,自2007年發表首本企業責任報告書以來,公司已逐步建立一套完整且具前瞻性的永續實踐體系,讓ESG理念深植企業DNA,成爲決策與行動的核心。

臺積電永續實作的核心精神,在於「由下而上」的全員參與機制。張麗絨提到,2020年首度設立「TSMC ESG AWARD」,做爲全體員工永續思維與行動的孵化與推動平臺。2024年,臺積電便提供288種製程技術、服務522位客戶、協助完成近1萬2千種晶片創新,展現出以全員參與爲基礎所建構的永續文化,也讓「創新」成爲全公司的共同使命與日常。

在議題管理上,臺積電採用嚴謹的「雙重重大性分析」方法學,確保聚焦重點、精準施策。臺積電從134個潛在主題出發,邀集內部19個組織及高階主管展開深度討論,並以「利害關係人關注度」、「組織營運衝擊」及「永續發展衝擊」三大面向分析,最終鎖定14個重大議題,確立了後續管理的優先次序。

張麗絨分享,NMP(N-甲基吡咯烷酮)減量與替代就是具代表性的案例。在半導體業界,NMP替代被視爲艱難課題,臺積電於2019年起逐年設定減量目標,經過三年技術突破,2022年始達成當年度設定的目標,同時將成功經驗推廣至海外廠區,最終於2024年達成海外廠區100%替代目標,預計2025年達成全公司100%蝕刻製程NMP替代。

廢棄物管理則凸顯出臺積電永續行動的演化軌跡。臺積電自2016年起導入重大性分析後,每一項重大議題都有完整的策略與目標頁面,並逐年強化。從早期臺積電推動二手電腦再生利用,2024年已能與供應商合作,建立專業的零廢製造中心,展現從「減量」邁向「循環經濟」的新高度。

爲了解本身營運所產生的外部性成本,臺積電從環境損益開始,並將這樣的想法延伸至供應鏈,歷經七年演化,已從環境面向擴充至社會層面,並進一步建立系統性評估框架,讓全公司在規劃專案時,能以共同語言和貨幣化標準來衡量影響,成爲推動永續決策的重要工具。

緊跟國際趨勢,臺積電在2024年首次將「Water Positive(水資源正效益)」列爲重大議題管理目標,並設定2040年達成100% Water Positive。除了持續投入再生水、海水淡化及回收水技術,公司也將投入更多水資源覆育方案。

張麗絨強調,永續報告書不只是展示成果的文件,更是推動組織持續永續轉型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