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榮×成長論壇》中鼎集團資源循環事業羣執行長廖俊喆 用AI技術 打造創新循環經濟
中鼎集團資源循環事業羣執行長廖俊喆。圖/王德爲
中鼎集團從因應國內環境需要,爭取國內焚化爐統包工程的承攬,延伸到「廢轉能」的經營,進而發展了能源轉換、物質循環及維護延壽三項事業領域的「循環經濟」,未來更將結合AI進行產業創新。
中鼎在既有基礎,跟隨潮流趨勢、社會需求自然養成。
在能源轉換上,中鼎除廢轉電外,也有太陽能轉電;在物質循環上,處理廢異丙醇外,也有二級放流水回收再利用爲工業製程用水、海水淡化爲自來水,維護延壽業務也從一般交通場站、工廠擴展到高科工廠。
針對循環創新部分,中鼎20年前以焚化發電廢轉能的方式,妥善處理廢異丙醇,到5~6年前以物質循環方式接收廢異丙醇回收再利用,作爲工業原料循環經濟的合作上,配合臺積電積極投入循環再利用的積極作爲下,中鼎更是可以執行全球首座工業廢水回收再利用到半導體制程用水工廠的投資興建營運。這不僅是「綠色技術、綠色承攬、綠色投資」典型代表作,更是結合來自工研院的本土、但爲全球的創新水處理技術及中鼎的統包工程能力,據以實現商業化。
目前這座廠每日產水已達設計值目標每日2萬噸,配合多元水資源政策,更導入南部區域民生再生水做爲補充水源,在水質監控把關下,全期供水量預計可達每日6.7萬噸。同時,中鼎並建置「智慧水務管理系統」及「AIoT智慧控制開發精準加藥系統」,透過不斷的滾動式優化操作,確保有效的營運成果。
另外,中鼎在南科興建全國首座科學園區的資源再生中心,包括焚化、固化、掩埋及清運的整體解決方案一條龍服務。
因應AI智能應用的大爆發,未來在循環經濟的推動及創新,將藉由AI技術的應用,除在環境保育上來減輕因應氣候變遷外,產品生產行爲上,將更往上游原料及製程的零碳及低碳化,而後端也着重在二氧化碳的捕捉再利用及封存,同時也藉由AI管理流程,達成更精準、更有效率的節能減碳作業,及資源更有效循環,進而帶動下一個產業創新的機會與動能,創造一個新的產業興起以及產業鏈結合與新的商業營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