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別醫院總額上路…逾37%罕病患者 近1年曾跨區就醫
健保署推動個別醫院總額,罕病基金會今年首次啓動跨區就醫調查,發現逾百位病人近一年曾跨區就醫。圖爲醫院民衆排隊領藥。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健保總額制度下,罕見疾病處境艱難,衛福部健保署今年起全面實施個別醫院總額制度,各家醫院下一年度可使用的健保額度,不得超過前一年度醫療服務量,否則將打折給付。罕見疾病基金會憂心,新制恐讓醫院避免收治治療複雜、費用較高的病人,讓罕病病友淪爲人球,今年首次啓動跨區就醫調查,發現逾百位病人近一年曾跨區就醫。
較早實施個別醫院總額的健保中區,在個別醫院總額實施之初,即有罕病患者被某家醫學中心,以院內無治療所需藥物爲由要求轉院,淪爲醫療人球。罕見疾病基金會發動調查,蒐集逾三百位病患家屬就醫情況,其中一三一位病患一年內遇到「跨區就醫」情況,佔比逾三成七,細分原因,病患被醫療院所要求轉診者共四人。
罕病治療費用昂貴,健保近年先後納入一劑四千九百萬的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基因治療,及每劑破億元的AADC缺乏症基因治療,醫院恐擔心支付這些罕藥,會導致健保收入打折,而不願收治病人。即使健保署澄清,個別醫院總額不計入罕病用藥、罕病特材及血友病用藥等,醫院仍對此產生疑慮,憂心使用昂貴新藥治療病人,健保點值恐被打折。
爲釐清個別醫院總額施行後,是否影響罕病患者治療情形,罕見疾病基金會執行長陳冠如說,此次調查採問卷方式,共三四五位有效問卷,涵蓋一○七種罕見疾病,其中逾六成病人在自身所屬健保分區就醫,但仍有一三一人爲跨區就醫,以「南病北送」爲主,佔七成六,病人中有十七人是在近一年內跨區就醫,共四人是被醫院要求轉診,呼籲健保署建立更明確的追蹤機制,瞭解病人是否需用高價藥物,被醫院要求轉診。
健保署迴應,如果遇到民衆申訴、重大輿情案件經查屬實,醫院有不當轉診,減損重症病人就醫權益者,會依法處分,最重可依法規將該醫院踢出健保合約院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