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快看】e法耀隴原|踐行“楓橋經驗”的金塔樣本:古城鄉“12345”工作法破解基層治理難題
古城鄉位於金塔縣中部,既是遠近聞名的制種大鄉,也是全縣農田灌溉條件最困難的鄉鎮。近三年,全鄉年均調處化解矛盾糾紛百餘起,其中制種、水事糾紛佔比近半。面對複雜的治理挑戰,古城鄉以新時代“楓橋經驗”爲引領,深入貫徹落實全省主動創穩要求,緊扣“四個實戰化”目標,探索形成“12345”基層治理工作法,連續5年未發生重大羣體性事件和重大刑事治安案件,連續10年保持命案“零發生”,走出了一條具有鄉土特色的基層治理新路徑。
8月22日下午,由中央網信辦、司法部指導,甘肅省委網信辦等13家單位主辦,中國甘肅網承辦的“e法耀隴原”2025年全國網絡普法行·甘肅站採訪活動走進金塔縣古城鄉綜治中心,看當地如何利用綜合治理打通鄉村治理最後一公里。
金塔縣古城鄉綜治中心與黨羣服務中心合署辦公,2020年成立後,通過設置綜合受理、信訪接待、法律服務3個窗口,構建“一扇門、一次辦”服務體系。
綜合受理窗口統籌羣衆訴求分流轉辦,信訪接待窗口規範信訪渠道,法律服務崗由司法所工作人員在趕集日及每週二、四提供法律諮詢。
今年以來,前廳累計接待羣衆16批29人次,提供諮詢、代辦、幫辦等服務500餘人次,有效打通服務羣衆“最後一公里”。
在治理實踐中,古城鄉總結形成“12345”工作法:以“一核”多元強化黨委統攬作用,構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以“雙化”驅動建立“網格化+信息化”採集模式,實現數據互通共享;以“三治”融合推進自治強基、法治固本、德治潤心;以“四級”聯動構建“鄉-村-組-黨員羣衆代表”創穩體系;以“五微”服務通過“羣衆點單、網格接單”模式,推動黨建引領與基層治理深度融合。這套工作法成爲破解治理難題的“金鑰匙”。
通過“四網融合、一網統管”治理架構,古城鄉整合綜治中心、派出所、法庭、司法所等力量聯動,形成“齊聯動、無邊界”的治理合力。全鄉劃分8個網格、63個治理單元,配備8名專職網格員、63名輔助員,每村配備1名輔警和法律顧問,培育65名法律明白人,89名調解員,織密基層治理“防護網”。
同時,縱向建立黨政領導包片區、科級幹部包村、村幹部包組、黨員聯戶“四級架構、橫向通過、分級負責、互聯融動”機制,對矛盾糾紛進行風險研判:藍色爲一般口角現場調處,紅色爲複雜矛盾重點攻堅,黃色爲常規問題跟蹤辦理。分析研判後,簡單問題組內解決、複雜事項村級會商、重大風險鄉級兜底,同步配套“跟蹤回訪”機制,確保案結事了人和。今年累計化解矛盾糾紛106起,化解率達98%。
在融媒體普法方面,古城鄉打造“老王說法”“鄉音普法”品牌直播間,開展專題普法12場,線下組織“法治趕大集”、案例展播等活動80餘場,覆蓋羣衆1500人次。工作室創新“直播帶貨+普法”模式,推介特色農產品實現雙向賦能。結合農村高額彩禮治理,修訂村規民約,健全村民議事會等自治組織,推動移風易俗。通過“網格化+信息化”模式,運用平安甘肅APP、雪亮工程智能監控構建“數字民情檔案”,建立“三級響應”閉環機制,去年以來及時穩控化解婚姻家庭、鄰里糾紛15起,真正實現“數據跑腿、智能防控”。
古城鄉黨委書記李鴻雁表示,未來,古城鄉將持續深化“服務羣衆、訴求表達、矛盾化解”三條線協同發力,推動治理從“被動穩控”向“主動創穩”升級,讓綜治中心成爲基層治理和鄉村振興的“平安引擎”。
西北角·中國甘肅網記者 王衛科 宋芳科 程健
責任編輯:車丹清
來源: 中國甘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