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快看】e法耀隴原|答題連WiFi,掃碼學法律:蘭州普法有“法”更有“方”

中國青年網蘭州8月23日電 清晨的金城公園,晨練的老人掃碼連接WiFi時,順手答了道《網絡安全法》選擇題;午後的法治文化廣場,中學生掃描二維碼學習法律法規;傍晚的社區微信羣裡,網格員推送的反詐短視頻正生動講解着實用知識……從公園一角到指尖方寸,一張立體的法治防護網正在蘭州悄然織就。

公園裡的“普法wifi”:從被動聽到主動學

“掃碼連WiFi要先答道題?這挺新鮮!”在蘭州金城公園,外地遊客李女士看着手機屏幕上的法律題目笑着說。走進公園大門,就能看到“網絡普法wifi,暢遊金城公園”的標語。打開手機WiFi設置,搜索“法治公園專用信號”,點擊後會跳轉至法律答題界面,裡面的題目涵蓋民法、刑法、憲法、互聯網法規等多個領域,只要答對一道題,就能免費連接覆蓋公園一、二期的無線WiFi。

金城公園一角。中國青年網記者 張玘雲攝

“這種創新的趣味互動,讓大家從單純‘被動聽’法律條文,轉變爲主動探索法律知識,真正參與到學習中來。”蘭州市西固區司法局福利路司法所所長鬍湘蓉說。

這座佔地1900平方米的公園,還藏着不少普法巧思——200多個垃圾桶上印着“垃圾不落地,守法更有序”等各式普法標語;大理石材質的巨型《憲法》刻書靜靜立在園中;四個主題小園將法治元素與自然景觀融合,分別突出憲法精神、法典守護生活、網絡安全與法治文化主題。羣衆在散步賞景、納涼休憩之間,不知不覺就浸潤在了法治教育的氛圍之中。

金城公園內的《憲法》刻書。中國青年網記者 張玘雲攝

“金城公園每日入園人員多達2萬人次。”蘭州市西固區委網信辦主任廖光華介紹,蘭州充分發揮網紅打卡地“金城公園”流量帶動作用,不斷延伸擴展網絡法治公園的普法主陣地,以城區街道社區爲載體,打造“青年普法園”“口袋公園普法角”等微陣地,輻射帶動羣衆拓寬更多學法渠道。

屏幕裡的“反詐錦囊”:從單向傳到互動聊

反詐宣傳、戶籍業務辦理流程、交管業務知識……在劉家堡派出所“安小寧”融媒體工作室的直播中,民警們用接地氣的語言聊反詐、說安全,像鄰居嘮嗑一樣親切。

劉家堡派出所融媒體工作室。中國青年網記者 張玘雲攝

“劉家堡派出所電信詐騙年發案率自2022年至今呈現斷崖式下降。”劉家堡派出所民警侯凱月介紹,“安小寧”融媒體工作室藉助抖音直播、短視頻等形式,開展反詐宣傳、法制宣講等工作,截止目前,已經開展直播三十餘場。直播間邀請消防員、律師等專業人士爲羣衆答疑解惑、普及知識,積極與羣衆進行互動,形成“向羣衆發聲”和“聽羣衆呼聲”的雙向互動。

近年來,蘭州市加強網絡普法力度,積極打造“互聯網+普法”模式,運用短視頻、微電影、漫畫、直播、互動遊戲等新媒體手段開展“花式”普法。用羣衆願聽、愛聽的方式講法律,讓人民羣衆在“指尖上”獲取法律知識;鄉鎮(街道)司法所還會將普法信息推送到村(社區)網格員,網格員通過村(社區)微信羣廣泛傳播,打通網絡普法與羣衆之間的“最後一公里”。

在創新普法形式讓法律知識觸手可及的同時,精準執法也在爲法治守護提供有力支撐。“我們依託數據監測平臺,開展24小時網絡巡查工作。”西固公安分局網安大隊副大隊長李兆聰說,在網絡執法中,網安大隊堅持“科技賦能+精準打擊”,建立“警企聯動”機制,與互聯網企業共享涉詐、涉黃等違法信息;針對新型網絡犯罪,創新“溯源追蹤+全鏈條打擊”模式,讓違法者無處遁形。

“當前反詐宣傳注重‘精準宣防’,針對不同人羣採取不同策略。”蘭州市反詐中心大隊長李謙介紹,對老年人重點宣傳防範“冒充公檢法”“冒充客服”類詐騙;對大學生羣體強調拒絕成爲“電詐工具人”;對未成年人則提醒防範遊戲充值、虛擬物品交易類詐騙。

此外,反詐中心還通過大數據分析篩選出易受騙人羣——尤其是獨居老人,由民警點對點上門宣傳,降低發案風險。

李謙還講述了近期一起案例,反詐中心通過預警發現一名羣衆長時間接聽詐騙電話,且市反詐中心預警員多次撥打預警號碼均無法接通,民警立即上門,在受害人始終將屋門反鎖不予配合的情況下,在門外堅持不懈勸阻。受害人打開房門後,民警第一時間果斷對其手機拔卡斷網,阻止了詐騙分子進一步操控。最終受害人實際損失18.7萬元,止付攔截共計80.3萬元,避免了損失進一步擴大。“事後家屬特地送來錦旗致謝,雖然沒能完全避免損失,但這場與時間賽跑的主動勸阻,實實在在爲羣衆守住了大部分財產。”

將普法從“紙上條文”變爲“身邊風景”,從“單向灌輸”轉爲“雙向奔赴”,蘭州正以羣衆喜聞樂見的方式,將法治精神融入城市肌理。

記者 張玘雲

責任編輯:車丹清

來源: 中國青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