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法耀隴原 | 古今交融 書就隴原大地網絡普法新篇

如果你要寫甘肅,不能只寫大漠長河、馬馳隴原,要寫紅色文化融進法治建設肌理,澆築出現代網絡文明的法治之花;亦不能只寫駝鈴悠揚、絲路古韻,要寫數字浪潮激盪普法宣傳實踐,構建起全域智慧法治體系的創新實踐。

古往今來,甘肅這片文明沃土始終浸潤着法治基因。那些跨越時間的法治積澱,早已化作滋養法治精神的深厚養分,讓今日甘肅的法治建設“枝繁葉茂”。日前,2025年“全國網絡普法行”活動走進甘肅,解碼紅色法治文化與現代網絡法治建設雙向共促的生動實踐。

賡續紅色基因

“南樑鬧紅開新天,紅色血脈代代傳……”伴隨着一曲“南樑說唱”《e法耀隴原》,2025年“全國網絡普法行·甘肅站”活動正式啓帷。在這座承載着“兩點一存”厚重歷史的革命故地,“南樑說唱”成爲紅色基因與法治文化交融共生的典型縮影,爲新時代甘肅網絡普法生動實踐標註了鮮活註腳。

而這片土地承載的,遠不止非遺唱腔裡的法治根脈。馬錫五審判方式陳列館位於南樑法治教育培訓中心,是社會公衆瞭解陝甘寧邊區司法實踐的重要窗口。館藏文物458件、司法文書近千份與圖文、實物、場景復原及多媒體技術交相輝映,讓人照見80多年前黃土高原窯洞前馬錫五簡易法庭就地解紛的真實場景。如今,馬錫五的故事還在當地傳唱,“深入羣衆、調查研究、巡迴辦案、就地審判”的馬錫五審判方式仍在閃耀着司法實踐的智慧光輝。

將空間的座標向外推移,五百多公里外的蘭州市七里河區紅色法治宣傳教育基地給出了新的答案。該區依託蘭州戰役沈家嶺戰鬥遺址紅色資源,以“弘揚法治精神 傳承紅色基因”爲主題,建成紅色法治宣傳教育基地。徐步其間,走過法治文化廣場、長廊、中心、棧道、基地,“約法三章”“徙木立信”“克己奉公”等古代文明迎面而來,與“漫灣七彩窯洞蘭州戰役沈家嶺戰鬥陳列館”“小白楊營區”等革命故事一起,構築起“紅色+法治”沉浸式網絡普法情景體驗。

近年來,甘肅省深入挖掘紅色資源稟賦,突出紅色法治文化活動、作品創作和陣地建設,構建起以南樑爲牽引、省內紅色文化富集地爲重點、輻射全省的紅色法治文化建設佈局。同時,注重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和紅色法治文化融合發展,以說唱、戲曲、歌舞、快板、剪紙等藝術形式打造出一批網絡普法特色品牌。

以互聯網優勢彰顯紅色法治文化正能量,以紅色法治文化增強互聯網發展新動能,法治建設與時代浪潮交融共生的生動圖景正在隴原大地徐徐展開。

奔涌數字浪潮

在蘭州,網絡普法課堂開上了“雲端”。劉家堡派出所打造的“安小寧”融媒體工作室藉助直播、短視頻等形式,開展反詐宣傳、法制宣講等工作,截至目前,已經開展直播三十餘場。直播間邀請消防員、律師等專業人士爲羣衆答疑解惑、普及知識,積極與羣衆進行互動,形成“向羣衆發聲”和“聽羣衆呼聲”的雙向互動。該所轄區內電信詐騙年發案率自2022年至今呈現斷崖式下降。

在酒泉,AI數字人、智能無人機齊上陣,只爲將法律知識精準送達你身邊。酒泉市公安局以“空中覆蓋+地面互動”立體模式,建立起覆蓋全市網絡普法宣傳的智慧法治體系。AI主播全天候播報校園安全、交通防範、反詐宣傳等法律知識,成爲羣衆身邊的“智能普法專員”。智能無人機以高空喊話、空中懸停播放音頻、地面聯動講解等多元形式,將網絡安全、交通法規等普法內容精準送達各類場景和羣體。科技動能協同發力,暢通網絡普法宣傳的“最後一米”。

與酒泉市公安局相距不遠,位於酒泉職業技術學院內的數字安全科普素養基地爲網絡安全插上了數字翅膀。這是全省首家以數字安全職業素養爲核心的科普場館,館內設有惡意手機充電站、黑客改號系統、電商平臺溝通退款詐騙、USB鼠標擺渡攻擊演示、無線WIFI手機欺騙等互動項目,通過參觀講解、互動體驗、研討交流、實戰演練等多種方式,推動全民安全意識與網絡法治思維同步提升,展示酒泉市在維護網絡安全、數據安全方面的積極探索和有效實踐。

如今,在甘肅,網絡普法與數字浪潮同頻共振成爲解鎖法治建設的發展密碼。針對老年人羣體,“網小幫”網絡文明志願服務項目通過“智趣課堂”“網安小講堂”等形式,教授智能手機使用、網絡信息辨別、基本法律常識等技能,幫助老年人掌握基礎網絡操作,提升數字生活能力;面向未成年網民,“百萬警進千萬家”“開學第一課”等活動讓網絡普法宣傳在“雲端”一鍵觸達,推動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理念根植於未成年人內心;在社區網格,普法員、志願者“線上+線下”普法宣傳雙輪驅動,用“過去打官司靠說理,現在上網要懂法”的通俗語言,講解網絡糾紛解決途徑。

激揚法治精神

立足新時代全媒體傳播浪潮,甘肅充分發揮融媒體矩陣優勢,構建起全方位、立體化的普法網絡,法治精神浸潤民心。

各地不斷延伸擴展網絡法治公園的普法主陣地,以城區街道社區爲載體,打造“青年普法園”“口袋公園普法角”等微陣地,輻射帶動民衆拓寬更多學法渠道。比如,在蘭州金城公園,200多個垃圾桶上印着“垃圾不落地,守法更有序”等各式普法標語;以憲法爲內容的大理石巨型雕塑靜靜立在園中;四個主題小園將法治元素與自然景觀融合,分別突出憲法精神、法典守護生活、網絡安全與法治文化主題,一步一法,滿滿都是法治知識點。

不僅如此,行走街道間,傳統媒體、新媒體、戶外媒體、移動媒體,各媒體網絡普法知識隨取隨用、隨走隨學,民衆在“指尖上”獲得法律知識,網絡普法和羣衆之間的“最後一公里”暢通無阻;衝浪移動端,“掌上普法”已實現全域覆蓋,省市縣各級各部門通過門戶網站“政策解讀”板塊等各平臺開展形式多樣的普法宣傳,網格員四通八達連通各級普法網絡,形成省、市、縣區、鄉鎮(街道)、村(社區)聯動網絡普法矩陣,民衆“指尖學法”便捷度不斷提高;影音微矩陣,憲法、民法典、保護未成年人、反詐等普法宣傳乾貨十足,短視頻、微電影、漫畫、直播、互動遊戲等“花式”樣態推動普法宣傳接地氣、聚人氣。

智慧網絡成爲甘肅基層普法的重要助力,激活基層普法的神經末梢。張掖祁連山林區法院巡迴辦案、送法上門,實現線上線下訴訟服務、審判業務無縫銜接,網絡成爲提升司法普法質效的“加速器”,推動法治信息高效傳遞。金塔縣古城鄉開展“1名村法律顧問+N名法律明白人、調解員”行動,配備村級法律顧問1名,培養法律明白人65人、調解員89人,打造“老王說法”“鄉音普法”等融媒體法治宣傳教育品牌,切實提升基層普法服務效能。

下一步,甘肅將繼續開拓“以點帶面、點面共進”的網絡普法創新路徑,推動紅色資源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助力數字科技賦能普法宣傳,爲全面依法治省注入持久動力,讓古老的隴原大地在法治護航下煥發新時代生機。(法治網 任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