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四中全會登場!定調習思想 十五五規畫重全球視角

中國傳統俗語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那說的是日常所需。中共召開重要會議,也會理出個輕重緩急,今次開廿屆四中全會,預計是「開會三件事」,即舉旗幟、畫藍圖、修框架;這三件事分別代表思想理論、方針政策、國際戰略。

中共建政以來,旗幟甚多,主義有馬克思列寧,思想有毛澤東,特色主義有鄧小平,重要理論有江澤民,發展觀有胡錦濤,大多時候要列出前人,以顯示其歷史傳承和發展。今次四中全會將打出的旗幟是「習近平思想」。

「習近平思想」在今次四中登場,有三個不同,一是沒必要去講來源和傳承;二是不再加前綴,也不找替代,就是跟毛澤東看齊;三是今次「習近平思想」出臺,有一波波理論準備,直到四中前夕,還在整理「習近平文化思想」、「習近平歷史思想」,說明是一個理論工程。

再看畫藍圖,今次如何畫呢,主要還是定目標、定方針、定政策、定任務,可稱爲四定。

定目標,主要粗線條的目標,即是「中國經濟在現有發展基礎上,錨定二○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這一前進目標」。

再看定方針,將突出三個理論提法,一是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是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力量之源;二是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與市場經濟有機結合起來;三是超大規模市場和創新驅動發展相互促進、良性循環,是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強大引擎。

再看定政策有三點,即產業轉型升級、科技創新和人才紅利、消費擴容升級等政策。至於任務,都是跟着目標、方針和政策,通常會有九大或十大任務。

最後看看修框架。這不在議程內,但會貫穿會議始終,這有領導人的要求在先,即今次制定第十五個五年規畫,都要以「全球視角」進行,最終修復甚至重搭國際戰略框架。

學者促重搭戰略框架

引北京學者判斷,一是美國霸權正緩慢而持續衰退,但仍透過關稅、技術封鎖等全力打壓中國。另一是指美國經濟正站在衰退邊緣,政府停擺、貿易保護主義、政治內耗與市場信心脆弱形成惡性循環。中方需保持警惕,平衡風險與機遇,守住防線。

問題在如何修復甚至重搭國際戰略框架。老學者有新建議,一是對美以規則對規則、邏輯對邏輯、行動對行動;二是以戰時狀態緊迫感,採取緊急措施補短板,避免被卡脖子,也增強對美優勢領域反擊。仔細品,這些已落實國務院各部,特別是商務部、海關總署和發改委的行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