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四中全會登場 聚焦十五五規劃

中共第二十屆四中全會20日起於北京登場,核心議題之一是審議「十五五規劃」建議稿。圖/本報資料照片

中共第二十屆四中全會20日起於北京登場,核心議題之一審議「十五五規劃」建議稿,確立大陸未來五年(2026年~2030年)的經濟與產業發展方向。

此外,市場也高度關注大陸統計局今日公佈的第三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及消費、投資等多項宏觀經濟數據。

綜合外媒報導,「十五五規劃」預料將延續「穩增長、調結構」主軸,強化企業投資與民間消費,同時化解部分產業的產能過剩問題。外界關注的焦點之一,仍是習近平推動的「科技自主」戰略,特別是在人工智慧(AI)等關鍵技術領域的佈局。

「十五五規劃」除聚焦半導體、AI、綠能與電動車等戰略性產業外,也預料將重申「擴大內需」與「抑制結構性供需失衡」的政策目標。不過,觀察人士指出,這兩個方向長期存在矛盾,如何在維持產業動能與提升民間消費之間取得平衡,將是北京面臨的最大挑戰。

報導指出,大陸過去10年的經濟成長几乎完全仰賴製造業與投資帶動,而非消費成長。這種模式雖支撐出口與產能擴張,但也導致通縮壓力升高與債務風險累積。分析人士認爲,在大國競爭下,北京仍將選擇強化製造實力,以鞏固經濟「硬實力」。

路透引述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陳波表示,「十五五規劃將再次強調高科技研發與產業升級。從國家硬實力的角度來看,製造業仍是基礎,當衝突發生時,最終決定勝負的不是服務業,而是製造業。」

摩根士丹利分析報告預測,四中全會的會後聲明可能是「以科技與供給爲主軸、輔以漸進式社福措施」政策方向,並預期2026年中國經濟「仍難見明確的通膨回升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