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湖口溪上游未整治!筍園泡水農嘆苦 立委促水利署興建堤防

立委張嘉郡(中)今(16日)召集相關單位會勘大湖口溪上游斗南鎮阿丹裡段的缺口,10多名農民到場關切。(周麗蘭攝)

流經古坑鄉、斗南鎮、大埤鄉的大湖口溪,下游已進行整治,上游仍是土堤,受極端氣候影響,今年出現2次降雨量設計標準,斗南阿丹裡段2度因豪雨溢淹,竹林園被淹沒,筍農無法收成叫苦,立委張嘉郡今(16日)召集相關單位會勘,水利署表示,10月即可發包設計與規畫。

大湖口溪是虎尾溪支流,全長約 28 公里,從古坑鄉的大尖山發源,流經古坑鄉、斗南鎮,在大埤鄉豐岡村匯入虎尾溪。

水利署近年逐步整治大湖口溪,上游斗南阿丹裡、新南里段還有1公里未整治,形成水患缺口,一旦豪雨水位高漲就發生溢堤,兩側筍園變成水池,一淹水就長達3、4個月無收成。

大湖口溪上游的斗南鎮阿丹裡、新南里段還有1公里未整治,形成水患缺口。(周麗蘭攝)

斗南新南里長宋國源說,淹水過後,筍園至少3個月無法收成,今年已淹2次,數10年來都沒改善,如果硬要割筍,可能要划船。

立委張嘉郡今(16)日邀集水利署現勘,近20名筍農到場關切。張嘉郡指出,大湖口溪是水利署的重點整治河流,極端降雨已成爲常態,希望中央與地方緊密合作,治理刻不容緩。

張嘉郡說,大湖口溪的含砂量長期偏高,加上極端氣候,今年已經出現2次降雨量超過設計上限,斗南阿丹裡附近的斷面未設置堤防,導致河川區域線內私有土地局部流失,也威脅周邊農地與設施安全。

斗南鎮長沈暉勳表示,水利署對大湖口溪很重視,所以挹注了很多經費,希望上游剩下最後1公里儘速修建堤防。

水利署副署長王藝峰表示,水利署會在今年底啓動該段治理檢討,與地方居民充分溝通後,用最生態、經費最少、最快速度的方案,解決水患問題。

王藝峰表示,極端氣候影響之下,颱風帶來的雨量經常超過設計標準,傳統治理方式要重新檢討,大湖口溪疏砂量尤其大,加上沿途是農田,漂流雜木很多,容易阻塞影響水流,水利署短期內會加強清淤,也配合鐵路局、公路局打開橋樑瓶頸段。

張嘉郡強調,今日會勘會有那麼多居民、民代到場關切,就是已經淹到怨聲載道,水利署10月已編列治理規畫費,盼儘快完成設計及經費預估,她會全力爭取讓工程早日動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