荖濃溪築堤蓄水 立委倡結合觀光

高雄市水利局去年在荖濃溪十八羅漢山風景區河段築堤蓄水,意外形成美麗景點。圖/高市水利局提供

高屏溪是大高雄用水主要來源,旱災曾引發高、屏兩地搶水,水利署耗資18億元啓動荖濃溪防災韌性計劃,推動河道築堤蓄水等地下水補註,約替高屏溪年增2200萬公噸入滲水量。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昨考察,表示盼也能增加觀光效益。

行政院去年7月核定經濟部「荖濃溪防災韌性計劃」,計劃期程從2025年至2029年,涵蓋上游河道清疏、野溪清疏、河川區域蓄水工程與地下水補註作業,以及河川材料調查、土砂觀測、空拍測量等防汛應變訊息。

經濟委員會昨考察高雄地區農經建設概況,立委邱議瑩會同水利署副署長林元鵬、市府水利局人員會勘六龜荖濃溪河道蓄水工程預定地及上游疏濬。

第七河川分署長李宗恩指出,荖濃溪上游河道每年清疏約170萬立方公尺、野溪清疏量41.5萬立方公尺,另在新威大橋、裡嶺大橋、高美大橋等河段配合疏濬辦理地下水補註,估計一年約有2200萬公噸入滲水量,總經費2千萬元。

此外,高市府負責河川區域蓄水工程,利用荖濃溪枯水期補註高屏溪流域地下水資源,水利局說,今年將在荖濃溪十八羅漢山服務區及葫蘆谷瀑布兩河段築堤蓄水,土堤高度分別爲5、7公尺,長度500公尺,蓄水量共75萬立方公尺,工程費700萬元,預計10月施作。

立委邱議瑩、議員林富寶皆認爲,去年河道築堤蓄水意外形成美麗景觀,可說是無心插柳柳成蔭,雖然是爲補註地下水而施作,但蓄水處位處十八羅漢山風景區對面,遊客休憩也欣賞風景,盼擴大觀光效應。

水利署副署長林元鵬迴應,高雄產業用水需求很重要,蓄水工程經費需求不大,可以調整辦理。高市水利局說,會依據部會評估結果,調整今年計劃內容,預計擴大河道蓄水面積與深度,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