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藥行業觀察:百濟神州澤布替尼全球突破;信達生物聯手羅氏加速佈局

中國生物醫藥行業正迎來創新成果的爆發期與政策支持的黃金期。2024年以來,國產創新藥企通過license-out交易加速全球化佈局,全年授權交易數量達88項(同比+10%),創歷史新高。同時,政策端持續釋放利好信號,從國家到地方相繼出臺全鏈條支持方案,爲創新藥研發、支付和商業化提供系統性保障。技術與資本的雙重驅動下,中國創新藥企已進入“量質齊升”新階段。

一、創新交易加速出海,全球商業化突破顯著

技術升級驅動交易活躍

中國創新藥企憑藉“高性價比研發路徑”重塑全球醫藥創新格局。以AI企業DeepSeek爲代表的硬科技突破,進一步驗證了國產研發的效率優勢。2024年中國生物醫藥企業授權交易總額接近500億美元(2023年爲409億美元),其中license-out佔比達66%。典型案例包括:和黃醫藥以11.3億美元總交易額將呋喹替尼海外權益授權武田製藥,創下小分子新藥出海紀錄;信達生物與羅氏合作開發的DLL3ADC藥物IBI3009,以及巨石生物與RadianceBiopharma達成的ROR1抗體偶聯藥物SYS6005授權協議,均彰顯了國際藥企對中國創新技術的認可。

商業化成果驗證競爭力

國產創新藥海外銷售持續放量。百濟神州澤布替尼2023年全球銷售額達13億美元,成爲首個“十億美元分子”;2024年前三季度收入18.16億美元,全年預計突破20億美元。傳奇生物與強生合作的CAR-T產品Carvykti同樣表現亮眼,2024年收入9.63億美元(同比+93%),2025年有望躋身“十億美元俱樂部”。此外,和黃醫藥呋喹替尼2024年前三季度銷售額達2.03億美元,同比增長顯著。這些數據表明,中國創新藥已從研發階段邁入全球市場價值兌現期。

新興領域引領未來增長

ADC、雙抗等前沿技術成爲出海新焦點。2023年全球ADC藥物市場規模達104億美元,國內企業加速佈局並逐步進入收穫期。例如,石藥集團SYS6005瞄準ROR1靶點,其授權協議不僅覆蓋歐美市場,還包含東南亞等新興區域。差異化管線與臨牀優勢的結合,爲後續交易提供了可持續動能。

二、政策體系完善,全鏈條支持創新升級

頂層設計強化產業根基

2024年以來,政策端密集釋放支持信號。國務院印發《全鏈條支持創新藥發展實施方案》,明確從研發、審評、支付到商業化的全週期扶持框架。上海市發佈的《關於支持生物醫藥產業全鏈條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則聚焦區域性資源整合與產業鏈協同。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醫保局提出探索建立“丙類藥品目錄”,重點覆蓋高臨牀價值但暫未納入醫保的創新藥,爲產品上市後的支付難題提供解決方案。

支付改革拓寬市場空間

商業健康保險被列爲政策支持重點。2024年6月《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任務》明確,商保需覆蓋基本醫保外的創新藥費用。這一舉措不僅緩解了醫保基金壓力,更通過多層次支付體系加速創新藥市場滲透。例如,澤布替尼在美國市場通過商保渠道快速覆蓋患者,其銷售增速與支付政策優化高度相關。

資本與研發形成正向循環

港股生物科技板塊的活躍爲創新藥企注入資金活力。截至2025年2月21日,港股醫藥板塊估值回升至15.53倍(1年前爲12倍),AI技術與醫藥結合的概念進一步吸引資本關注。三生製藥等企業通過戰略合作強化管線佈局,例如與百利天恆推進雙抗聯合療法研究,展現了“技術+資本”驅動下的創新效率提升。

當前,中國創新藥行業已從單點突破邁向系統化升級。政策紅利釋放、技術成果轉化與全球化能力提升的三重共振下,具備強研發實力與出海潛力的企業有望持續領跑賽道。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觀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