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餘養豬禁令下的轉型之路 桃園蒸煮中心效益受關注

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20日參訪桃園生質能中心。(呂筱蟬攝)

臺灣近期發生非洲豬瘟後,廚餘養豬政策禁令頒佈,也讓廚餘去化成爲關注議題,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20日參訪桃園生質能中心,立委們質疑設置蒸煮中心,或以高品質飼料代替廚餘等措施,能不能達到一定的經濟規模效益?環境部次長沈志修說,一旦中央訂出相關的落日條款,一些轉換的投資和經濟效益就會浮現出來。

立院社會福利及衛環委員會召委廖偉翔,與立委凃權吉、王育敏、王正旭,先後參訪桃園生質能中心、泓橋環保科技公司,瞭解發生非洲豬瘟後,中央下令全國暫時禁用廚餘養豬影響,以及桃園市廚餘去化成果。

在桃園生質能中心,委員們質疑設置蒸煮中心能不能達到一定的經濟規模效益?沈志修指出,中央若訂出相關的落日條款,一些轉換的投資和經濟效益就會浮現出來。桃園市的生質能中心包括全國第25座焚化爐,功能含蓋厭氧技術發電,依據環保局的統計,目前已經可以每小時發電約800度賣給臺電。桃園市生質能中心加上泓橋科技環保公司,合計每天大約可處理180噸的廚餘,去化以後轉換成肥料或發電,尤其虹橋的技術3個小時就可以去化,都值得參考。

桃園市環保局副局長呂明錡認爲,如果廚餘養豬禁令解除3要件,也就是監控即時、查覈落實及法令完備都能做到,養豬戶能遵守政府規定,中央就可評估在不同縣市設置蒸煮中心,提供養豬戶安全的高品質飼料。

泓橋科技董事長張永煬表示,廚餘養豬以往讓外國人認爲是用垃圾餵豬,然而要讓廚餘轉化成爲高品質的營養液和飼料,以公司技術方面絕對可行,尤其使用廚餘可以養出高品質的黑毛豬,可以爲臺灣打造像是日本和牛爲號召的臺灣黑豬肉品牌。

國民黨市議員吳進昌指出,廚餘養豬不是壞事,只是未落實蒸煮,纔會造成豬瘟疫情問題,甚至影響環境,中央或地方政府應該採取集中蒸煮廚餘,蒸煮好以後給配送給養豬戶,並鼓勵養豬業者參與投資設備,這樣也能有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