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禁令若延長 恐掀廚餘大戰
苗縣環保局配合中央防疫,全面禁止廚餘餵豬,廚餘將由各公所統一收運至所在地的堆肥場或掩埋場處理。(苗栗縣政府提供/呂麗甄苗栗傳真)
我國近日檢出首例本土非洲豬瘟,並且宣佈禁令期間禁止廚餘養豬,但據環境部統計指出,去年全年光是家戶的廚餘量有21萬6361公噸做爲養豬使用,高雄就達5萬5058公噸,臺中市及臺南市分別以3萬4764噸及3萬2579噸再次之,也有縣市表明不收受其他縣市廚餘,若是禁令再延長,恐怕會衝擊廚餘處理,衍生廚餘大戰。
依環境部數據推估,目前每天恐怕有495公噸廚餘無法堆肥處理,15天恐怕就有約7500噸廚餘待處理。看守臺灣秘書長謝和霖表示,廚餘若採掩埋會產生沼氣,讓掩埋場容易發生火警外也增加溫室氣體排放,若採焚化則因其鹽分及水分含量高,前者會降低焚化爐壽命、增加故障機率,後者則會讓焚化爐溫度降低、不完全燃燒增加戴奧辛等有害物質產生,呼籲環境部應儘速規畫空間設置簡易堆肥場結合黑水虻等增加處理量能。
農業部長陳駿季坦言,禁喂廚餘後的確會衍生廚餘去化問題,但禁止廚餘養豬目的在於斬斷病毒可能傳播鏈,否則未來若與其他場所交叉感染,將更難防治。他強調,目前所有的廚餘清理都是由現有人員載至環保局指定的場所,運輸時也必須打開GPS。
過去農業部曾推動在地方蓋廚餘共同蒸煮場,主要供應規模較小的養豬場,桃園市政府則拋出「養豬場的中央廚房」構想。陳駿季說,後續要不要設立蒸煮中心,會待疫調完成後來審慎討論。
據悉,爲因應此次非洲豬瘟疫情,環境部研擬「因應非洲豬瘟防疫禁止廚餘養豬指引」,除了要求原有的廚餘養豬業者,需要每日回報廚餘蒸煮爐須爲空爐外,也規畫環保人員會同農業人員加強稽查,至於廚餘,則優先以堆肥等再利用方式處理,並輔以焚化及掩埋,並且均須列管造冊,每日提報環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