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庚兒科也告急! 邱政洵:祭留才計畫加薪、增值班費、不同工不同酬

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表示,兒科留才壓力不小,照顧重症是醫學中心的責任。記者廖靜清/攝影

少子化衝擊加上新血招募困難,兒科出現嚴重的斷層危機,連醫學中心也難招滿住院醫師。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表示,兒童醫療遇到困難不是近期才發生的事,各大醫院都面對難題,政府也努力提高給付或者獎勵計劃,明年首度於健保總額內匡列249億元,將用於保障兒科點值。

邱政洵指出,衛福部自2021年起推動「優化兒童醫療照護計劃」,旨在提升兒童醫療照護品質,希望能夠改善兒科醫療量能以及促進人才留任。對於兒童醫療大環境艱困,長庚醫療體系也一樣有住院醫師招生不足,甚至主治醫師因爲要值班、工作負擔太重,寧可去基層醫療院所的窘境。

「兒科醫師人力是醫療體系不可或缺的角色。」邱政洵強調,兒童醫療是健康成長的基石,且照護以急重症爲多,診斷、治療方式、用藥都與成人有所差異。醫院重視人才培育與留任,從薪資、福利、人力着手,以「不同工、不同酬」提高合理的薪資,創造合理的工作環境和待遇。

邱政洵認爲,兒童看診本來就比成人花更多時間,一個2歲的孩子即便只是感冒、發燒,其症狀、原因與大人感冒發燒是完全不一樣的情境。需要從病史慢慢詢問,再進一步身體檢查,難以表達的疾病特性需要多花時間及心力。衛福部正在推動未來兒童健保總額,配合各種措施,應能改善兒童醫療的環境。

關於臺北榮總兒科總醫師「留不下來」的問題,邱政洵說,長庚也遇到一樣的狀況,醫師訓練完有6、7成會往基層,只有3、4成會繼續留在醫院。「我們一定會保住留下來的醫師」,增加薪資、採取區域聯防改善部分地區兒童緊急醫療照護人力不足的困境。另外,長庚也會聘請兼職主治醫師支援人力。

邱政洵認爲,針對衛福部提出的兒科小總額保障0到6歲兒童醫療點值1點1元,這是好的措施。不過,只到6歲可能還不夠,6歲以上兒童、未滿18歲的青少年也很重要,這年齡層仍需要就診兒科,是可再思考的方向,凝聚兒童醫療新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