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宜高鐵環評前夕決策混亂?賀陳旦怒喊:應延期
北宜高鐵爭議延燒,前交通部長、公民幫推顧問賀陳旦18日直言,政府決策、程序混亂,此時不適合做決定,環評大會應延期。(蔡明亙攝)
北宜高鐵延伸爭議延燒,8月20日將送環評大會審議,前交通部長、公民幫推顧問賀陳旦直言,政府決策、程序混亂,7月下旬都還有20個單位針對臺鐵營運影響提30項意見,若充分討論,怎會在環評大會前還有這麼多意見,當以安全爲名成立臺鐵公司,被交通部和混亂程序、不負責任數值給矇蔽,盼大家看清楚,此時不適合做任何決定,後天環評大會應延期。
賀陳旦回顧,15年前直鐵計劃開始推動,當時希望提升國旅,讓臺鐵有合適市場分工繼續存活,變成以觀光爲主、品質提升的方向,所以當年起開始做提速、直鐵等規畫,10年前也開始買新自強號,改善普悠瑪、太魯閣號離心力壓力下減少容量,盼提升容量,同時加強馬達效率,用比較高的爬坡力,克服要做直鐵會面臨的隧道挑戰。
「不到5年前突然來了個高鐵!」賀陳旦說,不能說高鐵不對,但高鐵目的不是用於提供不到60公里的短程服務,只會使投資過於浪費、營運難以回本,雙重浪費下,對照前面做的路線和車輛改善,都與政府的決策完全背道而馳,目前第一大問題就是「決策混亂」導致日後債留子孫。
賀陳旦提及,7月22日臺鐵才知道,原來在現在高鐵報告內是如何看待他們的營運,且不只是臺鐵初見這本報告,從記錄可見,有20個機構,甚至包括交通部內部單位如會計處、運研所等幕僚機構,總共提出將近30個意見。
賀陳旦質疑,試想,若此案經充分協商,怎會在這關頭還會有多達30個意見,更何況前面環評小組已開過2次會,即將開環評大會的時間,交通部與鐵道局還在邊修、邊改資料,讓環評委員看浮動的、甚至交通部都不完全認同的資料,這怎會是合理做法?
賀陳旦說,希望環境部、環評委員、行政院、總統能先了解一下,計劃推動時程太趕、數據混亂之際,怎能做出重大決策?當初臺鐵公司化時,總統、董事長都振振有詞說要提升安全,盼臺鐵藉效率爭取合理市場,讓員工有更好的專業性,有更大決心經營好公司,如今「最適合臺鐵經營好的東部鐵路就這樣不見了」。
賀陳旦表示,依鐵道局規畫,北宜高鐵將替代臺鐵南港至宜蘭路線,未來臺鐵從樹林、七堵發車,恐怕都是空車跑去宜蘭,再轉接乘客至花東,這些事都沒呈現出來,當以安全爲名成立公司,期望的市場與效率,自己被交通部和這些混亂程序、不負責任的數值給矇蔽,希望大家看清楚,此時不適合做任何決定。
「後天環評大會應延期!」賀陳旦喊話,至少要讓上次會議中,各單位提出的意見整合好,纔可合理討論,雖此時讓行政單位有點爲難,但他強調,環評大會前,交通部兩週前開內部會議,有這麼多修正意見,甚至在程序上還希望做其他補強,環評委員作爲政府請學者專家幫政府做公共建設的把關者,此時資料夠不夠、程序上是否適合審查,都值得提醒他們。
賀陳旦也說,假設行政程序來不及,至少在環評大會內要採取一種態度,例如交通部現在資料有點混亂,或每次環評小組資料都在變動,到底要用什麼版本,決定出爐後,再來擇期開會,下次可先當成會前會,讓委員有多一些瞭解,也是一個適當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