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個“網絡消費維權指南”發佈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網絡消費維權指南”發佈

在“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來臨前,本市首個“網絡消費維權指南”昨日對外公佈。指南提示消費者,網絡消費維權過程中,應注意留存商品照片、與商家的語音通話等五大證據材料,投訴時準確描述購物時間、發現問題時間等六大關鍵要素。

記者瞭解到,該指南由豐臺區市場監管局、豐臺區消費者協會結合中消協2025年消費維權年主題制定,一方面幫助消費者有效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另一方面促進經營企業誠信經營、合規發展。

網絡消費維權,需要消費者留存哪些證據?指南提出,消費者應注意留存五大證據材料,包括問題商品的照片、店鋪頁面截圖;購買商品的付款記錄、物流運輸記錄;商家的資質證書,如營業執照、特殊商品經營資質;與商家的溝通記錄,包括聊天記錄、語音通話;消費者自身購物賬戶的實名認證頁截圖等。證據材料越齊全,維權的過程可能會越順利。

在線投訴時,消費者應準確描述六大關鍵要素。消費者應向客服或政府熱線工作人員詳細說明:購物時間、發現問題的時間;購物地點、發現問題地點,如平臺名、店鋪名等;購買了什麼物品、多少件、多少錢;出現了什麼問題;希望如何解決問題;有效聯繫方式。

指南還對消費過程中一些常見問題進行了歸納和解答。例如,針對“線上‘提交訂單+交付定金’後再次反悔,定金能否退還”這一消費者常遇到的難題,指南提出,一般情況下,消費者在網絡提交訂單成功後,合同默認成立;若不支付尾款,可能會構成違約,無權請求返還定金。而遇到“快遞丟失或被冒領”這一問題,指南“支招”,除了因收件人原因導致快遞丟失外,一般情況下,由快遞公司或收貨點承擔責任。針對“消費者網購到假冒僞劣商品如何賠償”這一問題,指南提出,根據購買商品的種類不同,可根據相關規定獲得退貨以及三到十倍賠償。

通過App、小程序、官網等開展商品銷售、配送或自提服務的線下線上融合門店,是近些年來興起的即時零售新消費模式。昨天,豐臺區市場監管局與商務局針對盒馬鮮生、物美多點、七鮮等即時零售新模式,發佈《線上新零售門店合規指引》,明確了此類門店的商品信息透明化、價格與促銷合規等16項規範。例如,對於臨期商品,《指引》要求,臨近保質期的商品需在線上頁面及商品包裝上顯著標註“臨期商品”。對於滿減、贈品、限時折扣等活動,需明確使用條件、有效期及限制條款,不得設置隱性消費門檻。承諾的配送時效、自提時間需嚴格執行,因缺貨或系統錯誤導致訂單無法履約的,應提前告知消費者並提供補償方案。此外,指引還對線上新零售門店如何退換貨進行了規範。其中,非生鮮類商品應提供7天無理由退換貨服務,生鮮類商品因質量問題支持“48小時退款”。(記者 張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