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稀土接待2家機構調研,包括光大證券、華夏基金、光大證券
2025年8月1日,北方稀土披露接待調研公告,公司於7月16日接待光大證券、華夏基金、光大證券、國壽資產、民生惠通等2家機構調研。
公告顯示,北方稀土參與本次接待的人員共2人,爲公司董事、董事會秘書、首席合規官吳永鋼,證券部等相關部門人員。調研接待地點爲騰訊會議線上交流。
據瞭解,北方稀土與包鋼股份稀土精礦交易定價機制自 2023 年 4 月 1 日起,在定價公式不變時,每季度首月上旬根據公式計算、調整價格,重籤合同或協議並公告,目前運行穩定。今年稀土總量控制指標首次在《稀土管理條例》頒佈後下達,綜合考慮市場、企業生產及行業供需。
據瞭解,產品價格受供需影響,今年稀土市場活躍度高於上年同期,價格時有漲跌,近期主流產品價格震盪上行、成交量擴大。鈰金屬下游應用前景廣闊,隨着技術進步,其在多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未來在政策鼓勵下,高性能鈰磁體產品類型將更豐富,應用範圍將更廣。
據瞭解,爲實現“雙碳”目標,永磁同步技術將帶動稀土行業需求成爲主流。目前稀土下游磁材行業需求最大、增速最快,預計 2025 年磁材需求量仍將保持一定增幅。新興領域發展爲稀土下游需求增長提供支撐,公司對未來稀土行業下游需求增長持樂觀態度 。
調研詳情如下:
問:公司與包鋼股份稀土精礦交易定價機制如何?
答:公司與包鋼股份稀土精礦交易定價機制按照公司2023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通過的《關於稀土精礦日常關聯交易定價機制暨2022年度執行及2023年度預計的議案》執行,即自2023年4月1日起,在稀土精礦定價公式不變的情況下,每季度首月上旬,公司根據定價公式計算、調整稀土精礦價格,重新簽訂稀土精礦供應合同或補充協議並公告。目前,該定價機制運行穩定。
問:公司怎麼看今年的稀土總量控制指標?
答:今年是《稀土管理條例》頒佈之後第一次下發總量控制指標,這次下達的指標與《稀土管理條例》以及《稀土開採和稀土冶煉分離總量調控管理辦法(暫行)(公開徵求意見稿)》的相關要求基本相同,包括了國內礦生產的冶煉分離產品,也包括了進口礦生產的冶煉分離產品。《稀土管理條例》第十條明確規定:“國家根據稀土資源儲量和種類差異、產業發展、生態保護、市場需求等因素,對稀土開採和稀土冶煉分離實行總量調控,並優化動態管理。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自然資源、發展改革等部門制定”。今年總量控制指標也是綜合考慮市場、企業生產以及稀土行業的供應與需求情況綜合制定的。
問:公司對未來稀土價格的預期如何?
答:產品價格主要是受供需關係影響。一季度以來,受上游原料供應收緊及下游消費刺激等政策影響,稀土市場整體活躍度好於上年同期,進入4-5月後,受國際環境影響稀土價格出現短暫回落,近期因稀土市場活躍度提升,及國外企業以成本加成定價法形成的高價格影響市場預期,稀土行業的受關注程度也隨之上漲,主流產品價格震盪上行,成交量擴大,下游需求陸續恢復建立供需新平衡。公司認爲未來稀土價格受供需影響,預期也會產生作用,目前以鐠釹鑭鈰爲主的稀土產品價格較去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的漲幅。
問:稀土鈰金屬的下游應用前景怎麼樣?
答:2003年前後,隨着稀土永磁產業規模的擴大,鈰作爲稀土元素之一開始受到關注。當時,鈰在稀土永磁材料中的應用尚處於探索階段,因爲其磁性能相對較低,傳統上被認爲是“不希望混入”的元素。隨着技術的不斷成熟,鈰磁體技術逐漸從實驗室走向現實應用,開始進入產業化推廣階段。以鈰鐵硼爲代表的鈰磁體憑藉其成本優勢,在多個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除了傳統的兩輪車電機、低端電機等領域外,鈰磁體還開始滲透到低價位電動車、家用電器等低成本、對性能要求不高的應用領域。包括鈰磁體在內的稀土永磁材料是國家政策鼓勵的行業,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自然資源部聯合發佈的《“十四五”原材料工業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將高性能稀土磁性材料作爲技術創新的重點方向。未來在政策鼓勵下,隨着技術的不斷進步,新型鈰磁體尤其是高性能鈰磁體產品類型將進一步豐富,鈰磁體下游應用範圍也將越來越廣泛,如用於機器人、高端機牀、風電等領域的各類電機等,鈰鐵硼市場需求也將繼續增長。
問:公司對未來稀土行業下游需求有何預期?
答:爲實現2030碳達峰、2060碳中和,構建以新能源爲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在節能減排的新需求下,以永磁同步爲代表的技術在一定領域將帶動稀土行業需求成爲主流。據瞭解,目前稀土下游磁材行業的需求量最大,增速最快,對稀土產品的需求量也最多。近幾年綠色低碳、“萬物電驅”的背景使得磁材需求量增幅在10%左右,預計2025年將保持這一趨勢。風電、新能源汽車以及人形機器人、低空經濟等新興領域迅速發展,爲下游需求增長提供有力支撐。另外,手機蓋板、半導體、芯片將帶來下游拋光粉產業的發展,貯氫在儲能發展的背景下會有新的增量,永磁電機在“兩重兩新”政策推動下也會有明顯增長。因此,公司對未來稀土行業下游需求增長持樂觀態度。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靈通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