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元亨接待20家機構調研,包括光大保德信基金、華泰柏瑞基金、興業證券等

2025年7月1日,利元亨披露接待調研公告,公司於6月16日接待光大保德信基金、華泰柏瑞基金、興業證券、中金公司、國泰海通等20家機構調研。

公告顯示,利元亨參與本次接待的人員共3人,爲廣東利元亨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陳振容,廣東利元亨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長杜義賢,廣東利元亨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IR陳麗凡。調研接待地點爲利元亨辦公室。

據瞭解,利元亨產品覆蓋電池生產全工序,還提供模組Pack段及倉儲物流等軟硬件裝備,形成完整解決方案。在固態電池設備研發上已打通整線裝備製造工藝,攻克多項關鍵技術,還搭建專業實驗室。近兩年公司訂單因行業調整有所縮量,積極調整策略後,截至2025年5月末在手訂單達49.21億元,預計經營業績逐步迴歸正常。

據瞭解,利元亨海外佈局積極推進,在多地設立分子公司及製造基地,並落地相關項目。面對行業競爭,公司將技術創新作爲核心驅動力,加大研發投入、依託研發體系取得突破、聚焦大客戶和加速海外佈局,還實施“人才強企”戰略吸引高端人才。當前新能源行業處於關鍵階段,產業鏈併購或推動優勢企業改造落後產能。

據瞭解,利元亨固態電池技術優勢明顯,實現工藝全線覆蓋並攻克關鍵技術,但產業化仍面臨挑戰,首條硫化物全固態電池整線項目正生產調試及交付。2025年一季度公司毛利率大幅增長實現扭虧爲盈,通過多種措施優化經營。固態電池設備與傳統和半固態電池設備有通用和差異之處,公司在人形機器人方面也有相關佈局和技術成果 。

調研詳情如下:

問題一:公司產品覆蓋電池生產的哪些階段?

答:公司產品覆蓋電池生產的極片段、裝配段、檢測段及模組Pack段等全工序,在極片段,包括雙層高速寬幅塗布機、激光模切分條一體機等設備;在裝配段,涵蓋高速切疊一體機、高速卷繞機、長電芯裝配線(激光焊接)等設備;在檢測段,包括化成分容一體機、電芯外觀檢測機等專機產品。此外,公司還提供模組Pack段及倉儲物流、數智整廠等軟硬件裝備,形成從電芯製造到組裝的完整解決方案。

問題二:固態電池設備研發情況如何,公司具備哪些固態電池設備研發技術

答:目前固態電池設備市場需求多以整線方案爲主,單機設備如干法設備、軟包疊片設備、高壓化成分容設備等細分環節也受到關注。公司已打通全固態電池整線裝備的製造工藝,已攻克包括電極幹法塗布設備、電極輥壓及電解質熱複合一體機、膠框印刷及疊片一體機和高壓化成分容設備等的關鍵技術,此外,公司搭建了具備-55℃露點乾燥環境的全固態實驗室,並針對硫化物電池的防爆、防毒需求設計了三級防護體系,確保安全性與質量優先。市場拓展方面,公司已與多家潛在客戶開展技術交流,同時單機設備如“幹法設備”“膠框印刷與疊片設備”“高壓化成分容設備”等機型亦受市場關注,成爲客戶重點考察的細分環節。

問題三:公司近兩年在手訂單情況及今年新簽訂單情況?全年業績展望如何?

答:近兩年,新能源下游行業在政策與技術迭代中經歷深度調整,公司訂單水平確有縮量。公司積極主動調整產品策略,立足消費鋰電設備業務,聚焦動力鋰電設備業務定製化程度高、競爭強度低、毛利率水平高的中後段工藝設備。截至2025年5月末,在手訂單金額達49.21億元,其中消費電子行業的復甦帶動公司消費鋰電設備業務回暖,公司消費鋰電設備業務在手訂單佔比達32.21%,業已恢復至正常水平;智能倉儲業務在手訂單自上年同期0.6億元增長至6.5億元。目前公司在手訂單主要來自國內外知名鋰電池廠商,經營情況良好且訂單量較爲穩定,將爲公司2025年經營改善奠定基礎。隨着公司不斷進行技術降本與運營提效,下游動力鋰電行業調整,以及公司客戶結構的改善和管理成本下降等,公司預計毛利率水平有望企穩,經營業績逐步迴歸正常水平。

問題四:公司海外項目及客戶佈局如何?

答:公司海外佈局持續積極推進,已在德國、波蘭、美國等地設立分子公司及製造基地,重點配合客戶海外項目落地並拓展本土客戶需求,在亞洲的越南、印尼、韓國、印度及歐洲區域的德國、匈牙利、捷克、波蘭等國家落地相關項目。同時,公司持續深化與國內客戶出海項目對接,積極參與國際展會提升全球品牌影響力,未來將依託現有研發、製造及服務體系,強化全球配套能力,進一步響應“一帶一路”沿線及其他海外客戶的多元化需求,強化全球化佈局優勢。

問題五:公司如何面對行業競爭,保證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答:公司面對行業競爭,始終將技術創新作爲核心驅動力,通過多維度戰略確保核心競爭力。首先,公司持續加大研發投入,2024年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的比例達13.55%,新增知識產權287項,其中發明專利130項,並構建了覆蓋新能源智能裝備的全鏈條產品佈局,推出數智整廠解決方案,以數字化技術驅動軟硬件協同。其次,依託完善的研發體系金字塔,在固態電池、檢測技術及智能製造領域實現多項里程碑式突破,攻克固態電池幹法電極、EIS缺陷檢測等關鍵技術,縮短電池老化檢測時間;此外,公司聚焦大客戶戰略,深化與核心客戶的合作,提供涵蓋智能倉儲、智慧整廠的軟硬件+AI解決方案,同時加速海外佈局,依託歐美亞項目經驗拓展東南亞等增量市場。在人才方面,公司實施“人才強企”戰略,通過股權激勵和職業發展通道吸引算法、視覺、光學等領域的高端人才,築牢技術根基。通過技術創新、市場拓展與人才戰略的協同,公司持續鞏固行業領先地位,爲高質量發展注入動能。

問題六:如何看待行業內產業鏈併購前景?

答:當前,新能源行業正處於技術快速迭代與結構性調整的關鍵階段。在鋰電領域,新技術路線的突破正在創造市場增量,同時儲能領域與算力經濟的深度融合催生出數據中心儲能新增長極。同時行業主管部門正通過能耗、碳排放等指標構建產能出清機制,這或將推動具備技術優勢的企業通過併購實現落後產能的集約化改造。

問題七:公司固態電池設備的技術優勢?目前固態電池技術難點在哪裡?產業化進程如何?目前訂單進展如何?

答:公司固態電池技術能夠深度結合客戶應用場景及產品需求,提供覆蓋電極製備、電解質壓制轉印、高壓化成等核心工藝的已驗證設備方案,具備從單機設備到全固態電池整線解決方案的定製能力,是國內少數實現固態電池特有安全管控與全流程工藝落地的設備供應商,在設備交互設計、工藝適配性和技術前瞻性方面處於行業領先地位。公司已實現固態電池工藝全線覆蓋,並攻克了高壓緻密化工藝、電解質和極片複合工藝、封裝工藝和高壓化成等關鍵技術和工藝。目前,固態電池產業化正從實驗室邁向工程量產階段,但是仍面臨工藝穩定性、界面結合、高成本、材料路徑選擇及協同創新等多重挑戰:其一,固態電池需解決離子電導率問題,因固態電解質與電極接觸面積減小導致界面電阻增加,影響快充性能和循環壽命;其二,硫化物電解質雖離子電導率高,但存在化學穩定性差、與正極兼容度低、對氧氣和水分敏感等問題,生產工藝要求極高;其三,正極幹法工藝仍面臨膜層均勻性不足、粘結強度低及孔隙率分佈不均等瓶頸。公司與客戶合作的首條硫化物全固態電池整線項目正陸續生產調試及交付。

問題八:公司訂單毛利率如何?通過哪些措施提升毛利率?

答:2025年一季度,公司毛利率由2024年一季度17.38%增長17.46個百分點至34.84%,主要是公司控本降費措施取得積極成效,且前期低毛利項目訂單逐漸消化,項目交付及驗收週期縮短,毛利率提升,期間費用得到有效壓縮,促進經營業績實現扭虧爲盈。自2024年起,公司主動優化經營策略,收縮低毛利率訂單,聚焦消費鋰電、智能倉儲及汽車零部件等高潛力領域,並加大動力鋰電設備標準化研發以降低成本。公司在項目前期優化設計、減少冗餘成本,同時壓縮項目週期以降低料工費支出;組織架構與管理流程整合推動期間費用總額及費用率實現降,疊加客戶回款管理強化,進一步釋放利潤空間。綜合上述措施,公司一季度實現扭虧爲盈,經營質量改善。

問題九:固態電池設備與傳統液態電池及半固態電池設備的通用性及差異性?

答:固態電池設備與傳統液態電池及半固態電池設備在工藝環節、核心技術和設備配置上存在一定通用性及差異性。通用性方面:固態電池前中後段設備的價值比例與傳統液態電池差異不大,部分基礎工藝設備(如高速疊片、激光焊接等)可通過升級迭代兼容固態電池生產需求。差異性方面:固態電池核心增量工藝集中在電解質成膜、電解質轉印、幹法電極、膠框印刷及高壓化成等環節,例如,固態電解質需通過幹法或溼法成膜技術實現均勻塗覆;此外,若干法電極技術大規模應用,前段設備價值比例可能下降,但新型設備(如電解質熱複合設備、軟包疊片設備)的技術附加值較高。公司已開發幹法電極設備、固態電解質壓制轉印設備及鋰銅複合設備等專機;疊片工藝因固態電池結構特性要求更高精度,公司通過自研高速疊片技術及專利佈局提升競爭力,公司持續爲液態電池提供升級設備,並依託平臺型技術佈局實現部分工藝的通用化,通過“傳統設備升級+新型設備增量”組合滿足市場需求。

問題十:公司在人形機器人方面如何佈局?

答:關於機器人領域方面,公司全資子公司利元亨(博羅)智能機械有限公司利用高精密零配件機加工設備和數智化工藝,能夠提供工業機器人和人形機器人本體結構件的代工生產、組裝及交付服務。目前公司有立項人形機器人相關的技術和產品開發,自主研發的高精度自主移動操作一體化機器人(AMR)已應用於物流搬運、柔性生產線等場景,具備高精度導航、多機協作、環境自適應等核心能力。在關鍵技術層面,公司圍繞運動控制、傳感視覺及 AI 算法等方向構建了自主知識產權體系,累計獲得相關知識產權 50 餘項。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靈通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