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關稅多恐怖…不只晶片!專家曝最惡劣手段 臺灣「1產業」遭連根拔起
專家指出,美方開徵半導體關稅若自25%起跳,臺灣產業恐將面臨重大挑戰。(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知情人士透露,美國可能對臺灣半導體產品課徵高達25%甚至50%關稅,若此稅率成真,將對國內半導體與資通訊產業造成重大沖擊。萬寶投顧投資總監蔡明彰警告,一旦半導體關稅涵蓋資通訊產品,臺灣整體資通訊產業恐遭美方「連根拔起」。他更指出,臺灣在與美國的貿易談判中,可能犯下兩項致命錯誤。
目前美方對臺灣實施20%對等關稅,賴政府希望趕在8月7日正式生效前,將稅率談降至15%,但進展仍不明朗。同時,美國預計近期公佈依「232條款」制定的半導體進口關稅,臺灣是否會被納入高稅率名單,備受關注。
蔡明彰於個人YouTube頻道直言,臺灣談判犯的第一個錯誤是低估了川普削減臺美間龐大貿易順差的強硬態度;第二是高估臺灣在美國全球供應鏈的角色。他指出,川普對臺灣開放市場的讓步幅度並不滿意,也未見臺灣有實質大筆資金赴美投資。
臺灣方面宣稱20%爲「暫時性」關稅,期待透過持續談判爭取調整。不過蔡明彰認爲,這種「急就章」策略反而容易導致讓步更多。他指出,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已表示,8月1日關稅方案大致底定,8月7日會如期生效,不會再短期內做調整。美方更在意如何落實雙方早前已簽訂的貿易協議內容。
針對美國即將公佈的半導體232條款調查結果,蔡明彰認爲將是觀察川普是否真正重視臺灣供應鏈角色的重要指標。若課稅僅限於晶片產品,代表美方對臺仍保有一定空間,屬「高高舉起、輕輕放下」;但若稅率涵蓋資通訊產品,將對臺灣不利,因爲資通訊產品佔臺對美出口約7成,代表川普想將臺灣資通訊產業「連根拔起」,有意藉高關稅迫使臺灣加速赴美設廠。
他進一步指出,美方開徵半導體關稅若自25%起跳,將高於臺灣目前對等稅率的20%。若未能取得與日本、韓國、歐盟等相同的半導體關稅最惠國待遇,臺灣產業恐將面臨重大挑戰。
此外,蔡明彰也提醒,未來臺美關稅協議結果須經立法院審查,反對黨佔多數的國會可能拒絕批准,導致談判成果被迫退回,一旦惹怒川普、恐遭遇更高關稅報復;但若不退回、又不修改相關開放法案或無法編列對美投資預算,等於國會擱置法案,不承認臺美貿易協議,最後可能引發一場政治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