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關稅恐重創臺韓? 外媒曝「晶片風暴」正在醞釀
▲ 半導體晶片 。(示意圖/路透)
記者陳瑩欣/綜合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的半導體關稅遲遲未公佈,根據《法新社》報導,市場擔憂一場晶片風暴正在醞釀,川普政策的明顯意圖是迫使亞洲晶片巨頭將生產轉移到美國,對晶片製造強國韓國和臺灣來說,其影響可能是巨大的。
報導稱,上個月,美國宣佈對半導體技術進口進行國家安全調查,這可能使該行業成爲川普總統貿易攻擊的目標,並可能造成毀滅性的關稅,對於晶片製造強國韓國和臺灣來說,其影響可能是巨大的。
韓國是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的所在地,而臺灣則擁有全球最大的晶片代工製造商臺積電。它們共同生產了大量高階晶片,這些晶片已成爲全球經濟的命脈,爲從智慧型手機到飛彈等各種產品提供動力。
2024年,臺灣向美國出口了價值74億美元的半導體,而韓國的出口額則飆升至107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
專家表示,迫在眉睫的關稅威脅促使人們囤積物資,因爲人們擔心關稅將推高消費價格並損害晶片製造商的利益。
臺灣晶片公司聯發科(2454)的一位前工程師告訴法新社,川普政策的明顯意圖是迫使亞洲晶片巨頭將生產轉移到美國。
他表示,「臺積電到美國去建廠就像交保護費一樣。」並補充說,這些項目在成本高的美國幾乎沒有盈利,利潤率「超低」。
「從美國的角度來看,爲了自己的利益而犧牲世界其他國家是合乎邏輯的,只是我們恰好是被犧牲的對象,」這位工程師說。
韓國產業經濟貿易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金養平向法新社表示,美國總統的收費可能「相當複雜」。
美國不會對整個產業徵收一種關稅,而是可以針對不同的產品,例如對高速運算至關重要的 HBM 和用於記憶體的 DRAM。
這名前聯發科工程師表示,對該行業徵收任何高額關稅都將是一個沉重打擊,因爲該行業依賴複雜的製造鏈來生產高端科技產品。
全球最大的記憶體晶片製造商三星和領先的記憶體晶片供應商SK海力士嚴重依賴透過中國大陸、臺灣和越南向美國間接出口。
例如三星在韓國生產電視面板,然後在越南組裝成成品電視,再運往美國。
韓國西江大學教授鄭在旭表示,鑑於美國的產能有限,將晶片生產完全轉移到美國也是不可行的,因此任何措施「都不太可能長期持續」。他指出,美國可以依賴的進口替代國家並不多,如果徵收關稅,物價上漲是不可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