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風暴正醞釀!前聯發科工程師看臺積電赴美:敲詐弱者保護費

臺積電赴美設廠成本高。(圖:shutterstock/達志)

臺積電極力配合美國政策,今年3月宣佈加碼在美國投資1000億美元(摺合約3.3兆元新臺幣),《法新社》報導,一位聯發科前工程師受訪時說,川普政策的明顯意圖是迫使亞洲晶片巨頭將生產轉移到美國,「臺積電到美國建廠就像交保護費一樣,這些項目在成本高的美國幾乎沒有盈利,利潤率超低。」

該位聯發科前工程師無奈表示,「從美國的角度來看,爲了自己利益犧牲世界其他國家是合乎邏輯的,但我們恰好是被犧牲的對象。」

除了赴美設廠增加成本壓力,報導示警,美國還打算徵收晶片關稅,這些政策對於晶片製造強國臺灣和南韓來說,恐會帶來巨大的後果。該位工程師分析,對半導體業徵收高額關稅將是「沉重打擊」,因爲該行業依賴複雜的製造鏈生產高端科技產品。

2024年臺灣向美國出口價值74億美元(約新臺幣2250億元)的半導體,顯示美國高度依賴臺灣半導體。

南韓產業經濟貿易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金養平則說,美國總統川普的收費可能「相當複雜」,美國可能不會對整個產業徵收關稅,而是可能針對不同的產品,例如對高速運算至關重要的HBM和用於記憶體的DRAM課稅。

世宗大學教授金大鐘表示,與汽車行業等已經受到關稅打擊的許多其他行業不同,若從美國的角度來看,半導體沒有替代品。西江大學鄭教授則說,有鑑於美國可以依賴的進口替代國家不多,如果開徵關稅,價格上漲成爲無可避免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