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天到了,車企們的承諾都兌現了嗎?
6月10日起,多家車企陸續發佈聲明,承諾向供應商支付賬期不超過60天。
截至6月11日,已有17家車企明確表態,包括:中國一汽、東風汽車集團、廣汽集團、賽力斯集團、比亞迪、長安汽車、吉利汽車集團、小鵬汽車、小米汽車、奇瑞集團、北汽集團、零跑汽車、長城汽車、理想汽車、蔚來汽車、上汽集團、江汽集團
掰着指頭算下,從6月10日起,到8月11日,已經62天。
新支付賬期下,第一批車企供應商的錢,該到賬了吧?!
車市的熱鬧,是從5月23日長城汽車魏老闆炮轟“車圈恆大”開始的。
然後各路人馬紛紛猜測到底誰會是下一個暴雷者,其中候選車企包括且不限於迪子、未來、立項等等,當然也有財務分析師說長城汽車也有可能成爲“恆大”
房圈恆大之所以成爲恆大,歸根結底是倆原因,一個是高負債率,一個財務造假,後者更掩蓋了原本已經很高的高負債率
車企對供應商的應付賬款,也是流動負債的一部分;支付賬期越長,應付賬款也就越多,暴雷的可能性更大
2024年數據顯示,主流車企平均應付賬款週轉天數達182天,個別車企付款週期甚至高達274天。
國統局數據,6月規上工業企業的應收賬款平均回收期爲69.8天,車企的賬期遠高於均值
應付賬款,讓車企的財務報表增加了流動性,但讓供應商增加了財務負擔——要想早點拿回錢,就需要在各種“鏈”裡閃轉騰挪,原本1000萬的應收,可能到最後只拿回850萬。
6月1日,《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修訂版開始執行。
其中第九條規定:大型企業從中小企業採購貨物、工程、服務,應當自貨物、工程、服務交付之日起60日內支付款項
第十一條規定:不得強制中小企業接受商業匯票、應收賬款電子憑證等非現金支付方式,不得利用商業匯票、應收賬款電子憑證等非現金支付方式變相延長付款期限
而在60天賬期承諾的車企中,除了上汽集團和北汽集團明確不採用商業承兌匯票等結算方式外,其餘車企只承諾了60天賬期,某些車企還是完全有可能通過商票或者X鏈,而不是現金付款的。
供應商,是依靠主機廠過活的,主機廠的日子過得好不好,直接影響到供應商的錢拿回的是否順利。
現實的數據比較打臉:
中汽研數據,2025年1-6月,汽車生產1557萬量,同比11%;行業收入50917億元,同比8%;成本44780億元,同比9%;利潤2444億元,同比3.6%;汽車行業利潤率4.8%,低於國內規上工業企業5.1%的平均利潤率
2014~2023年間,汽車行業當期利潤率從8.99%一路下滑至5.0%,2024年更是一度下滑至4.3%
不僅是國內車企,海外大品牌的日子也不好過。
受美國政府的汽車關稅影響,豐田、本田等日本七大汽車製造商預計,2025財年(2025年4月至2026年3月)營業利潤合計將減少大約2.67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302億元
通用2025年H1利潤46.8億美元,同比跌20.9%;奧迪利潤13.46億歐元,同比跌37.5%;寶馬利潤40.15億歐元,同比跌29%;奔馳27.88億歐元,同比跌55.8%
2025年是車企的大考之年,生死就在一線之間;所以,魏老闆的“車圈恆大”纔在車市鬧出那麼大動靜。
然後,各車企昏招頻出,包括且不限於撞卡車測試、隨手拍互黑等極限操作,這些背後是對業績承壓和生存空間的極度恐懼;
畢竟60天賬期承諾不是單用嘴說說,那是真金白銀的應付賬款支出。
以前錢緊張了,還能壓榨一下供應商,讓供應商降價幾個點到十幾個點;現在,哪家車企敢到點還不付款,口碑的崩塌就在一瞬間。
從這一點看,或許下半年車企中間的“恆大”自己就跳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