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條款纔是主菜!專家預測半導體稅率超嚇人 一票臺廠緊張

臺灣企業生產了世界上絕大多數先進的半導體。(圖:shutterstock/達志)

近期美國針對臺灣祭出20%的「暫時性關稅」,高於日本與南韓15%的稅率,緊接而來的,還有即將公佈的美國「232條款」半導體關稅政策,更被視爲影響深遠的關鍵變數。

財經專家阮慕驊在臉書上表示,美方針對臺灣產品課徵的半導體關稅,預料不會低於25%,甚至可能分階段調升,每年提高5至10個百分點。他認爲,此舉目的在於迫使臺灣相關業者將生產基地轉移至美國,配合美國重塑供應鏈與在地化製造的戰略。但他也指出,部分與AI技術及先進製程相關的高階半導體產品,可能會獲得豁免。

從產業反應來看,臺灣企業已開始佈局以因應潛在衝擊。阮慕驊舉例,PCB大廠臺光電已宣佈加碼投資美國近15億元,增設兩條生產線並擴大加州子公司的產能,預計2026年新產線可量產,顯示臺灣台灣半導體、資通訊及電子零組件業,正積極應對美方政策轉向。

外界普遍認爲,232條款的半導體關稅可能會集中針對「成熟製程」。根據美媒《Wccftech》報導,美方爲了在與大陸的科技競賽中維持領先地位,傾向保護本土成熟製程的製造能量,而非直接針對高階製程課稅,避免牽動已在美國投資佈局的臺積電、三星等大廠。

《紐約時報》更指出,臺美關係近期「異常緊張」,並透露川普政府正考慮對臺灣晶片徵收具有「破壞性」的高關稅。此舉不僅將對臺灣科技業造成重大壓力,也可能牽動整體區域經濟與科技格局的劇烈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