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20%前哨戰!「232條款」纔是大魔王 力爭最惠國待遇
記者高兆麟/臺北報導
美國白宮於美東時間7月31日公佈最新「對等關稅」政策,自8月1日起,對臺灣輸美商品課徵20%關稅,稅率高於日本、韓國等亞洲主要貿易伙伴,引發市場關注。不過,法人分析認爲,雖本次關稅提高可能衝擊部分出口信心,但目前臺灣高科技輸美主力商品多數仍屬於豁免清單,關鍵仍在美國即將公佈的「232條款」半導體關稅調查結果。
▲美國總統川普。(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所謂美國232條款來自1962年《貿易擴張法》(Trade Expansion Act)第232條,用來調查進口產品是否危害國家安全。由美國商務部產業與安全局調查,若產品對美有威脅,總統可加徵關稅、限進口量或用其他招方法保護美國。
根據白宮公告,臺灣適用對等關稅稅率20%,相較之下,日本與韓國爲15%、泰國與柬埔寨爲19%,與越南持平。美國商務部長Howard Lutnick更在日前(7月27日)表示,將於兩週內公佈對半導體進口產品的232調查結果,市場預期此舉將對臺灣出口結構產生實質影響。
根據法人分析,這次公告的對等關稅調整並不適用於現行《關稅豁免清單(Annex II)》及總統備忘錄中所列商品,包括半導體、伺服器、藥品原料、關鍵零組件、礦產與化工材料等均不在此次調整範圍內。實務上,根據海關進出口統計,自動資料處理設備的其他單元(如顯示卡、伺服器零組件)佔臺灣對美出口達47.6%,伺服器整機25.9%、積體電路6.8%、電腦零組件8.2%、通訊器具4.1%、筆電1.2%、儲存媒體與藥品等合計約2.4%,合計超過九成的出口值不受此次新稅率影響。
儘管如此,法人指出,目前美國對半導體與藥品等關鍵產業的232條款調查仍在進行中,且調查範圍廣泛,涵蓋不僅半導體產品與製造設備,也包括含有該類零組件的終端設備,如手機、伺服器、資料中心設備等。一旦白宮根據調查結果採取課稅措施,將對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重構帶來重大沖擊。
此外,根據美國232條款流程,一旦調查結果出爐,總統需於90天內決定是否實施關稅,再經公告期後正式上路。市場研判,若川普政府於8月上旬公佈結果並迅速拍板,最快可能於9月中旬至10月初生效,留給各國協商的時間相當有限。
法人強調,臺美雙邊已針對科技關鍵產業進行多輪協商,此次稅率上調雖未波及主力出口商品,卻也突顯出我方在對等稅務政策上的不對稱處境。未來能否在232調查下爭取「最惠國待遇」條款,如同歐盟與韓國所爭取的豁免權益,將是臺灣高科技產業在美中貿易局勢變局下的關鍵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