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232條款 國發會曝對臺1產業有利 半導體靠競爭力翻轉

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23日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就「美國實施進口產品國安調查對我國產業之影響及因應之道」議題進報告並接受質詢。

美國商務部今年3月12日 、 4月3日分別對鋼鋁產品及汽車與零組件出口至美國課徵25%關稅,4月14日宣佈對半導體、藥品等產品之進口啓動國安調查,涵蓋:半導體、半導體制造設備及衍生之電子產品,以及藥品、藥品原料等。調查重點涵蓋:美國本土生產能力、對外國供應鏈的依賴、外國補貼是否構成不公平競爭、外國出口限制是否衝擊美國供應鏈等 。

國發會報告指出,我國鋼鐵金屬輸美金額約爲 76 億美元,美國佔我國總出口約 25%。美國對鋼鋁及其製品加徵 25%關稅,將使我國與其他對手國一致,讓國內廠商可與其他對手國公平競爭,對我國相對有利。汽車零組件部份,我國運輸工具輸美金額爲 53 億美元,美國佔我國總出口約 36%。美國對汽車及零組件加徵 25%關稅,其中在零組件部分,因產品驗證輸銷約需 1 年作業時間,短期仍會繼續由臺灣出口,中長期可能影響國內生產製造的能量。

半導體、電子資訊產品方面,高仙桂表示,目前佔臺灣輸美產品大概佔7成,全年金額792 億美元,其中,顯示卡、伺服器、電腦零組件、積體電路、網路交換器、筆記型電腦等均列 232 調查範圍,「這些產品會受到衝擊,主要是看看我們產品的競爭力,及成本的轉嫁能力」,也可能會使廠商將產能轉移至其他國家。她表示,網通產品如被課徵關稅,將導致成本升高,影響價格競爭力而造成廠商獲利下滑。

國發會也分析生技醫藥在232條款國安調查中可能的影響。高仙桂指出,我國輸美金額約爲 10 億美元,美國雖佔我國該產業類別總出口 23%,惟佔我對美出口比重僅 0.91%。對美出口主要品項爲醫用2耗材、學名藥、原料藥、疫苗、診斷試劑、血糖計及其試紙等。如美國於國安調查後對醫藥產品加徵關稅,可能讓我國廠商出口成本提高,影響廠商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