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為何未禁廚餘養豬 賴清德:多數縣市不贊成
爲防堵非洲豬瘟疫情,全臺暫停廚餘養豬十五天,卻也讓廚餘去化問題受到關注。圖爲民衆傾倒家庭廚餘。記者邱德祥/攝影
國內爆發非洲豬瘟疑似案例,賴清德總統昨表示,他擔任行政院長期間,曾召集各縣市召開非洲豬瘟會議,當時廿二縣市開會結果,多數不贊成禁用廚餘,主要是龐大廚餘無法處理,當時結論爲禁用縣市要能處理去化,如開放餵豬,應做到科學標準把病毒殺死。
賴總統昨到彰化縣參觀臺灣設計展,賴總統說,二○一八年中國爆發非洲豬瘟,臺灣嚴陣以待,那時他當行政院長,第一時間成立非洲豬瘟防治中心;很可惜的,非洲豬瘟在幾天前在臺中出現新的疫情,盼各縣市配合中央應變措施,只要在潛伏期十五天內做好疫調工作,沒有再有其它地方爆發,即可稍微放心。
賴總統說,當時他曾邀集各縣市召開會議,討論結果多數縣市不贊成禁用廚餘,原因不是爲了百分之八的黑毛豬產業,而是各縣市都有龐大廚餘沒辦法處理,貿然禁用廚餘將到處流竄,病毒傳播會更容易;禁用廚餘的縣市必須做好去化工作,如要用廚餘養豬,蒸煮設備要合乎規格,確保病毒死亡。
高雄市長陳其邁昨表示,短期內因應防疫,暫停廚餘餵豬,中長期要強化廚餘管控與去化,已啓動餐飲業廚餘的集中化與高溫滅菌處。他也建議,未來廚餘處理,應該不要再使用廚餘(養豬)了。
臺中市長盧秀燕昨表示,全國廿二縣市大部分都沒有禁止廚餘養豬,中央已經在重新審視政策,臺中市會等中央的決定,市府也在評估研究中。桃園市府表示,尊重中央的政策,但呼籲防疫也要兼顧產業。
新竹縣府表示,竹縣每月有八二三公噸廚餘,其中八成養豬,目前暫停廚餘養豬,已嚴重超過每月六六○噸處理量,已研擬提高每月處理量至一千一百公噸因應;建議由中央評估是否禁止廚餘養豬,但應考量地方廚餘處理量能,並提出轉型政策。
南投縣府表示,全縣每天產生卅公噸廚餘,其中廿公噸透過養豬、養雞處理,目前已暫停廚餘養豬,但現階段中央若全面禁止,廚餘將無處去化;縣府已規畫設置處理廠,今年底前招商,後年底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