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中央防疫體系失靈 藍委轟:賴清德昔反禁廚餘養豬如今全民承擔

▲國民黨立委許宇甄。(圖/記者屠惠剛攝)

記者崔至雲/臺北報導

臺中梧棲養豬場傳出疑似非洲豬瘟確診案例,爲全臺首次出現本土疫情,引發各界震驚。國民黨立委許宇甄23日指出,早在2018年中國大陸非洲豬瘟爆發時,國內專家與地方政府即建議全面禁止廚餘養豬,但時任行政院長賴清德卻以「地方想到什麼就做什麼」駁回,如今疫情爆發,證明中央當年的錯誤判斷,讓全民爲其糊塗決策付出代價。

許宇甄指出,當年雲林縣長張麗善爲防範疫情,率先宣佈全縣禁止廚餘養豬,展現地方政府的遠見與責任感。反觀中央卻遲遲不願採取行動,甚至批評地方「不尊重中央指揮」。事實證明,真正的問題不在地方執行,而在於中央的遲疑、拖延與輕忽。這場防疫破口,正是政治凌駕專業的後果。當年政府說要推動禁止廚餘餵豬,然後呢?就沒有然後了!

許宇甄痛批,臺灣今年五月纔剛取得「豬瘟非疫國」認證,五個月後就爆發非洲豬瘟,這不僅重創農業形象,更動搖國際信任。民進黨政府已執政九年,對於廚餘管理規範,始終缺乏系統性思維與前瞻規畫。2021年越南走私肉品被驗出非洲豬瘟陽性時,農委會(現爲農業部)只宣佈暫停廚餘養豬一個月,隨即恢復廚餘使用。政策搖擺反覆,讓病毒有機可乘,如今釀成全國性危機。

許宇甄強調,養豬產業是我國農業的命脈。全臺目前有 5,552 個養豬場、在養總頭數約 506 萬頭,主要集中在雲林縣 151.4 萬頭(29.9%)、屏東縣 100.5 萬頭(19.9%)、彰化縣 75.4 萬頭(14.9%)、臺南市 57.5 萬頭(11.4%),合計佔全國 76%。這不僅是地方經濟的根基,更帶動飼料、屠宰、運銷、加工等龐大產業鏈,年產值超過 1,500 億元、從業人員約 60 萬人。任何一次疫病失守,都不只是防疫問題,而是整個農業經濟體系的潰堤。

許宇甄認爲,當年賴清德的錯誤判斷,讓臺灣的防疫政策背離科學,也讓地方政府防疫難以貫徹。賴清德的私心決策,不僅打擊了地方縣市的自主防疫決心,更讓豬農陷於兩難,這樣的決策邏輯,根本是拿養豬產業安全與農民生計作政治實驗。如今非洲豬瘟再度進入臺灣,政府卻仍未痛定思痛,只在入境口岸加派檢疫、提高罰則,卻不敢正視問題核心,那就是賴清德時期錯誤的政策思維仍在延續、荼害養豬產業。

許宇甄表示,非洲豬瘟病毒極度耐存,可在肉製品中存活數月,只要廚餘處理稍有疏失,防疫即告失守。賴清德當年的反對決策,是臺灣防疫體系最沉重的打擊。這不是單一行政失誤,而是政治傲慢凌駕專業、意識形態壓過科學的結果。若今天仍不正視這個錯誤,未來付出的代價,將不只是豬產業的倒下,而是整個政府防疫信用的崩解。是人民與消費者。

許宇甄最後表示,臺灣花了二十年才走出口蹄疫的陰影,如今非洲豬瘟再度來襲,這不是天災,而是人禍。中央的遲疑、妥協與反覆,正是這場防疫災難的根源。若賴清德政府仍不願深切檢討,臺灣恐將在一次又一次的錯誤中失去人民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