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工資連10漲?工會喊至少加3趴
最低工資審議會26日登場,臺灣工人鬥陣總工會認爲對等關稅衝擊在即,幅度可以略少,但至少要有3%調幅。圖爲工鬥去年要求最低工資漲幅不應低於5%。(本報資料照片)
最低工資審議會26日登場!依最低工資法規定,每年第3季應討論明年最低工資,勞動部12日發出開會通知,最低工資審議會將在26日召開,屆時將討論2026年的最低工資月薪及時薪。勞方委員、全國產業總工會理事長戴國榮認爲,依過去慣例,應要調整至約4%,是否補貼則可以討論;但也有工會認爲對等關稅衝擊在即,幅度可以略少,但至少要有3%的調幅。
我國最低工資從前總統蔡英文至賴清德總統已經連9漲,讓月薪從2016年的2萬8元調至2萬8590元,總調幅約42.9%;時薪也從120元調至190元,總調幅約58.3%,如果今年再調整就達到連10漲。
近年因爲新冠肺炎疫情等原因,經濟部曾透過就業安定基金於2022年及2023年二度祭出最低工資差額補貼,2022年補貼47萬6416人次、2023年更補貼達66萬1688人次,今年適逢美國祭出對等關稅,外界關注明年是否會再有相關方案。
臺灣工人鬥陣總工會理事長何政家表示,目前臺灣正面臨美國高關稅等,如果一下子調整至3萬元甚至更高,勢必會引起很多企業反彈,但仍希望至少能夠有3%的調幅。
但何政家強調,最低工資原本就是企業應負的責任,「不應該有額外補貼」,且過往經驗來看,補貼是經濟部使用就安基金髮放給僱主,面對關稅時應把就安基金用加強勞工職業訓練等刀口,而不是用於發放不必要的補貼。
主計總處12日公佈7月受僱員工薪資統計,今年前7月全體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平均數爲4萬7651元,年增2.98%,增幅創近3年新高;考量通膨因素後,今年前7月實質經常性薪資平均數爲4萬3624元,年增1.09%,成長幅度創近5年來同期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