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十漲!最低工資調幅3.18% 月薪29,500元、時薪196元
最低工資調漲,月薪、時薪各爲29,500元、196元,預估約247萬名勞工受惠。圖/本報資料照片
近六年最低薪資調幅
備受矚目的最低工資審議會26日召開,歷經長達四小時的勞資磋商後,勞動部宣佈,最低工資月薪與時薪均上調,各爲29,500元、196元,調幅均爲3.18%。勞動部將陳報行政院覈定後公告實施,預計2026年元旦正式上路。
前總統蔡英文任內八年及總統賴清德上任二年,最低工資年年調漲。月薪自2016年的20,008元,逐年提升至2026年的29,500元,調幅47.4%;時薪則從120元提升至196元,調幅63.3%,加上本次調升爲連十年上調。
勞動部指出,以現有保費費率計算,調漲最低工資後,以僱主、勞方及政府負擔比例爲7:2:1,將分別增加約199.97億元、11.52億元、7.68億元。
審議會後,勞動部長洪申翰率官員舉行記者會說明問題。洪申翰指出,若扣除消費者物價指數,十年來最低工資實質增長率超過3成,成長幅度顯著,本次調升預估約247萬名勞工受惠,其中本國勞工約208萬人、移工38.93萬人。
此次審議會最大的爭議點,在於GDP成長成果如何共享。僱主團體認爲受關稅等不確定因素衝擊,調幅不得超過3%,並主張分配GDP的25%,比照疫情期間,讓勞方分享四分之一成果;勞方則認爲應有至少4%調幅。多輪討論後,雙方同意將CPI漲幅1.76%全數反映,並納入GDP的三分之一,換算得出3.18%漲幅。
除調幅爭議外,政策配套也是勞資雙方討論的另一焦點,據透露,產業界反應,疫情期間僅43%企業成功申請到補貼,且程序過於繁瑣。洪申翰對此表示,將與經濟部進行跨部會協商,達到兼顧勞工照顧與產業發展的目標,本次最低工資維持「月薪、時薪不脫鉤」。
洪申翰強調,後續將加強盤查與稽覈,過去違反最低工資的情況,主要集中在支援服務業、不動產業、美容美髮及其他服務業,常見的理由包括:扣發全勤獎金後低於最低薪資、師徒制等。爲此,將優先透過產業團體進行宣導,並針對違反比例最高的行業加強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