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工資漲至29,500元 調幅3.1% 時薪調升至196元 明年元月上路

自2026年1月1日起,每月最低工資由28,590元調整至29,500元,調升910元,調幅3.18%。聯合報系資料照

勞動部昨(26)日召開最低工資審議委員會,決議自2026年1月1日起,每月最低工資由28,590元調整至29,500元,調升910元,調幅3.18%;每小時最低工資則比照每月最低工資之調幅,由190元調整至196元。本次調升預估約247萬名勞工受惠,其中本國勞工約208萬人。

勞動部說明,該項調整案將陳報行政院覈定。若經行政院覈定,最低工資將連十漲,每月最低工資由2016年的20,008元調漲至2026年的29,500元,漲幅爲47.4%;每小時最低工資也由120元調漲至196元,漲幅爲63.3%。

勞動部長洪申翰表示,勞資雙方對於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1.76)應如實反映以維持邊際勞工的實質購買力,作爲調漲最低工資參考,勞資委員均有共識。

全國產業總工會理事長戴國榮表示,對結果不滿意,但可接受。他指出,此次勞資最大爭議點在於GDP成長成果如何共享。資方認爲調幅不得超過3%,並主張分配GDP的25%,比照疫情期間,讓勞方分享四分之一成果;勞方則認爲應有至少4%調幅。最終雙方同意全數反映CPI漲幅1.76%,並納入GDP的三分之一,換算出3.18%的漲幅。

全國商總理事長許舒博表示,此次調幅產業界勉強尚可接受,政府調整最低工資是爲照顧邊際勞工,但連十年調漲,除造成企業成本不斷墊高,亦造成絕大多數不領最低工資的勞工受到物價通膨影響,未蒙其利反受其害。

洪申翰指出,對於審議會委員所提,針對受美國關稅等國際情勢影響之產業,提供補貼等配套措施之建議,勞動部後續會與經濟部共同討論,以達到兼顧勞工照顧與產業發展之目標。最低工資是勞工工資的最低標準,企業不應違反規定。目前統計,保全服務業、不動產業、美容美髮汽機車大樓修配等是最常違反最低工資的產業。

延伸閱讀

最低工資月薪調幅3.18% 商總爲弱勢產業發聲 籲政府儘快提配套措施